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老豆腐坊主离开平山,就做不出那个味 [复制链接]

1#

一进平山镇,就能看到刻有“平山·中国豆腐第一镇”字样的雕塑。

每周五9点,市民老许都要专程从哈市市区赶到平山镇平山村一家豆制品加工坊,加入蜂拥购买“平山干豆腐”的大*。“别挤,给我来5斤”“大姐,照例给我10斤”……不到一小时,豆腐售罄。老许今年60岁,每周一次雷打不动“抢豆腐”,他已坚持了近20年。而在哈尔滨,还有太多和老许一样的“平山干豆腐”粉丝,自驾也好,骑行也罢,或专程或路过或慕名,都会“涌进”平山镇,就为了那一口“筋透薄软”。

60多家手工豆腐作坊、一家今冬即将投入使用的大型豆腐加工厂,镇口的一座“中国豆腐第一镇”巨大石碑,如今“平山”的名号因一张小小的干豆腐正在全国打响,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全国订单也让平山豆腐有望在两年后实现超亿元的产值。

小小的豆腐,如何做到引领一方经济腾飞,成了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支柱产业的呢?

三代人传承

探访平山最老豆腐坊

薄如纸张,豆香味浓,吃起来口感筋道,“平山干豆腐”声名远扬。

“老王家是我们镇最早做豆腐的,而且是一家三代人都做豆腐。”近日,记者在平山镇镇长沈恩伦的带领下,走进平山镇最老的豆腐坊。

“等会儿啊,我要先发一单北京的货。”46岁的王晓丽一边热情地招呼记者,一边忙着回复网上的订单。

王家豆腐坊位于平山镇平山村街面上,面积不大,但却明亮整洁,院子里挂满了刚清洗的笼布。

“我们家的客户全国各地哪儿都有,除了每天批发,又增加了很多线上销售的客户,从接单、制作到发货,快的话几个小时客户就能收到新鲜的平山豆腐。”王晓丽告诉记者,她和父亲每天从凌晨开始忙碌,不到中午,豆腐便售卖一空。

现在正是农忙,父亲离开豆腐坊就“下地”了。说起平山干豆腐的“前世今生”,王晓丽打开了话匣子。

在她的记忆里,爷爷早年以做豆腐为生。她兄弟姐妹四个,当时与爷爷奶奶同住。父亲王玉学原是村干部,但一年元的工资,实在难以维持一家8口人的生活。无奈,年父亲也开始做豆腐。在爷爷的精心指点下,“王家豆腐”很快便闻名乡里。

“做豆腐可是个辛苦活儿,我上初一的时候就帮着家里卖豆腐。”

王晓丽说,每天凌晨,父亲就要起床开始泡豆、熬豆、泼豆腐,陀螺般忙个不停。

起初,磨豆子都是毛驴拉磨,每一道程序都非常繁琐。经过父亲的不断尝试、研究配比,终于把传统的豆腐改良,做出了新鲜美味的豆腐,其中皮薄豆香浓郁的干豆腐更是“一炮打响”,成了乡里远近闻名的“抢手货”。

“那时候,我白天上学,晚上放学回家后走村串巷卖豆腐。”王晓丽虽是家中的幺妹,但为了供两个姐姐读书,她早早就成了“生意人”。

当时干豆腐卖2.5元一斤,她小小的身躯每天背40斤,卖完到家往往都是深夜。

老王家的豆腐生意越来越好,村里随后就冒出几十家豆腐坊。

38年老手艺人

道出平山干豆腐精髓

薄如纸豆香浓,平山豆腐声名远扬。

说起平山豆腐,王玉学老人说:“一定要严格按规则操作。”

王玉学做的豆腐,出了名的好吃,不少人想请他去办厂,给他更大的场地和更优厚的条件,但他却说:“离开这个院,我就做不出这个味儿。”

说起这些,还有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原来当年,王家豆腐出了名后,王玉学和老伴儿曾走出平山到外地打拼。但做出的豆腐却怎么都不对味,“怎么试验都不行。那时候我就知道了,离开了平山的水和豆子,啥手艺都白搭。”老人说。

老人说的平山“水”,是天然弱碱矿泉水。平山镇附近水资源丰富,水质清冽甘甜,PH值在7—7.5之间。用这种水做出来的水豆腐爽滑鲜嫩、香糯可口;干豆腐轻薄筋道、豆香怡人。

老人说的平山“豆”,是产自当地无公害基地的“黑农48”。平山人种出的大豆蛋白含量在40%以上,平均亩产斤。年全镇种植大豆亩,年产约吨。其中豆制品厂使用1吨,家庭自用吨,吨对外销售。

“别看豆腐小,这里面门道可不少。”王玉学认真地说,除了平山特殊的水质,*豆、手法固然不可少,最重要的是不能偷奸耍滑。

泡、拉、熬、泼、压、起、叠,是王家豆腐的“七大秘籍”。

泡豆子,也很有讲究。要想保证干豆腐的口感好,出浆率高,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浸泡。冬季泡12个小时,夏季泡8个小时。

除了从毛驴拉磨变成现在的机器电磨,其他的传统手工手艺,王玉学一直坚持至今。“换个方式,豆腐的味儿就不一样了。”

在父亲的带领下,王晓丽顺理成章地成了“豆腐三代”。一周前,王晓丽扩大经营,新开了一家豆腐作坊。

“现在我们平均每天也就做斤左右干豆腐,旺季能达到斤左右。”每天睡5个小时,天不亮就爬起来赶制当天的订单,成了如今王晓丽的生活常态。

尽管辛苦,但在王玉学一家人眼里,诚实、信誉,是不能变的原则;把平山干豆腐卖向全国、延续传统手工制作豆腐工艺,更是他们如今新的动力。

“背包客”大*

将平山干豆腐带向市场

说起平山干豆腐的“走红”,王晓丽说:“这要感谢‘背包客’。”

当年,平山干豆腐在当地小有名气后,就引来了络绎不绝的“背豆腐”贩子。也正是因为他们,平山干豆腐才能走出小镇,走向更大的市场。

平山干豆腐最先打入的就是哈尔滨市区。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王家豆腐的“榜样”感染下,平山镇的豆腐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除了做豆腐,还有一些心思灵活的村民嗅到了“带货”的商机,“背包客”应运而生,高峰时多达多人。每天清晨天蒙蒙亮,平山镇每家豆腐坊前都挤满了“背包客”,他们每人能背多斤。就这样,豆腐搭乘火车、汽车,卖到了哈尔滨市区和周边区县。“那时候,背豆腐的赚得比我们多,但没想到,因为他们,平山干豆腐一下子就火了。”王晓丽说。

一传十,十传百。平山镇开始出现了慕名而来的食客,只为来尝个鲜。随着物流和网络的发展,“背包客”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网络订单和快递发货。但即便有了便捷途径,不少哈尔滨人还是喜欢自己到平山买干豆腐。因为在很多人的眼中,平山干豆腐原汁原味地传承了民间手工制作的工艺,原汁原味地保留了农作物浓郁绵长的豆香,原汁原味地展现了山里人的淳朴。

“塑封能保鲜3天,冻豆腐保存时间能久一点。”名气大了,订单多了,但产量却一直是手工作坊绕不开的“结”。年节前旺季时,全镇几十家作坊开足马力也难以满足需求。有的豆腐坊甚至不得不“限购”,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吃着,春节前每人只能买10块钱的。”

说起未来,王玉学父女俩也是忧心忡忡。“小作坊落后的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尤其是要想进入大型商超,申报和审批繁琐,小作坊的东西基本没可能进去。而我们最大的梦想,就是手工制作的平山干豆腐能走向更大的市场。”

摆脱“小作坊”理念

实现品牌华丽转身

好水好豆好手艺产出好豆腐。

平山干豆腐以其薄而有弹性、味美而色正走俏,但要想大批量走出省内、走向全国,还面临严峻的考验。

为打破传统落后的营销模式,年平山镇*府请来专业电商平台的授课讲师,免费为村里数百人授课。其中有52家小作坊注册了电商平台,大部分经营者开始尝试通过手机网络平台销售豆腐等农产品,开启了网络营销的现代化新模式。

虽然豆腐坊的业主们拓展了微商、电商等线上销售领域,但手工作坊有限的生产能力,依然是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平山镇*委书记刘彦峰为此思考了很久。

“我们现在这些豆腐作坊,都是分散经营、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而且各家自主经营的规模都不是特别大,达不到小型企业的规模。因此平山干豆腐要想进入大商场和大超市,在市场监督部门申办‘身份证’就比较难。”刘书记说,豆制品进商场、超市,对生产环境、原材料以及质量等相关步骤的审查非常严格,并且还要申办相关的市场流通手续。

为彻底改变平山豆腐单产单销,产品质量与包装不统一,达不到规模供应的现状,平山镇成立了豆制品加工协会,对豆腐的生产环境、质量标准等进行严格的统一规范。比如,一斤*豆只能出一斤左右的干豆腐,且每斤干豆腐要在20张左右,要足够薄……

为了保护品牌,平山镇通过加强监管和认证,也让平山豆腐有了“身份证”。如今,王玉学的豆腐坊已获得了当地*府部门核发的“小作坊核准证”和“生产经营许可证”。

有了“身份证”,城里的不少大饭店成了王家的大客户,每斤豆腐卖到了至少6元,最高12元的好价。

工厂化生产即将投用

保留传统的“平山味儿”

院子里挂满了刚清洗的笼布。

年出生的韩明,是不折不扣的平山人,从小吃着家乡的豆腐长大,那股唇齿留香的味道也让他难以忘怀。

在南方打拼多年,已小有成就的韩明毅然回乡发展,将自己的食品加工厂建在家乡,帮助村民就业,为家乡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几年,总有南方客户来,我经常给他们买豆腐吃。大家对平山豆腐都赞不绝口,这让我看到了商机。”韩明说,客户爱吃火锅,涮火锅时家乡的冻豆腐和干豆腐是重要的食材。一次饭局,一位客户独自吃光了三盘冻豆腐还不“罢休”,并说,“在南方,吃不着这个味儿的豆腐。”也正是这次,让韩明知道了平山豆腐市场价值和潜力。

“现有的平山豆腐生产基本都是小作坊模式,很难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我的目标是采用工厂化模式,让平山豆腐成为‘正规*’,进入到商超中。”通过镇*府的支持,韩明已将自己的食品厂厂房分出近平方米,专门用于制作豆腐。规范化、标准化的豆腐生产模式,正式开启。

“我们以做三色冻豆腐和干豆腐为主。”韩明说,将菠菜汁、胡萝卜汁等新鲜果蔬汁融入到豆腐中创作的三色豆腐,色、香、味俱全,是很好的健康营养食品。豆腐厂即将投产,预计每天产出10吨冻豆腐,4吨干豆腐。目前,韩明就已接到来自北京、上海、四川、广州等18个省市的多万份订单。其中大部分都是饭店、酒店等餐饮行业的预订单。

现代化、电子化的机械作业,制作出的豆腐是否还能保留传统的“平山味儿”呢?

韩明说:“这个大家可以放心,我们采用的是半自动化制作豆腐,最重要的磨浆、煮浆两个部分,依旧保持手工制作的老传统工艺。”

韩明坦言,如果全是机械化操作,肯定做不出老味道。“磨浆过程中,绝对不能有铁的味道;煮浆,也要采用烧柴火的传统工序。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原汁原味的平山豆腐。”

两年后产值或过亿

小豆腐带动大发展

“豆皮薄来豆皮香,泡豆适时细打浆,轻点卤水巧加压,筋透薄软美名扬。”起源于民国时期的平山豆腐,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一进平山镇,就能看到刻有“平山·中国豆腐第一镇”字样的“巨石”傲然而立,这是平山镇*府请专家为平山豆腐专门设计、由两块磨盘和五块豆腐构成的雕塑。“年成立豆腐加工专业协会,会员32户,目前已经发展至余户,从业人员1余人,年加工生产水豆腐万块,干豆腐万斤,年产值0万元以上,年利润余万元。现在,镇*府将豆腐产业规划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力争在一两年内,将现有的60多家豆腐作坊及豆腐企业发展到家。同时,为了丰富豆制品种类,*府请有关专家已经研发出40多种豆腐食品。”刘彦峰说,镇*府还计划打造一批特色豆腐宴饭店,适时举办“豆腐美食节”,并在镇区河畔建设“枕河豆腐小镇”,包括建设豆腐文化广场和美食一条街,在附近旅游景点入口、途径地点增加豆腐销售点,把平山镇打造成“中国豆腐第一镇”,带动村民致富。“两年内,平山豆腐有望实现产值超亿元。”

目前,哈尔滨新供销集团在哈市70家社区店经营平山干豆腐,日售干豆腐斤,明年将达到家至家。此外,该集团还将投入台无人售货机用于销售干豆腐,将进*大庆、北京等市场,预计日销售豆腐可达1万-2万斤。

后记

平山豆腐,远近驰名,已成为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平山的豆腐经济已不再局限在豆腐本身,“大力发展平山豆腐产业,同时带动种植业、旅游业发展,从而形成产业间的良性循环,是平山镇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镇长沈恩伦说。

除了豆腐,镇里自产的山野菜、蘑菇榛子、木耳、黏玉米,以平山豆腐经济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已形成规模。西泉眼水库、皇家鹿苑、神鹿滑雪场、帽儿山、松峰山、金龙山、玉泉狩猎场和北方森林动物园等山水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是与之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我们还要继续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将小镇的‘豆腐+旅游’规划向前推进。”镇*委书记刘彦峰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