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学家发明悬浮式背包背上既减负又发 [复制链接]

1#

这是一款会发电的背包,它来自清华,全名叫“悬浮式”能量收集与减负背包。

“悬浮式”能量收集与减负背包(来源:程嘉)

背包结构的三维动画(来源:程嘉)

该研究由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和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程嘉副研究员牵头。2月3日,相关论文以《用于能量收集和减少负载冲击的动力背包》(PowerBackpackforEnergyHarvestingandReducedLoadImpact)为题发表在顶刊ACSNano上。

相关实验(来源:程嘉)

负载悬浮式背包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人体运动机械能、并进行发电,其产生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后,可为功率较低的电子产品如LED灯、电子表等供电。

路遥且累,悬浮背包来减负

背包的主要材料是亚克力板,他们使用激光切割机制造出一个长mm、宽mm、厚5mm的矩形底板,底板上有多个用于固定构件的激光通孔。

背包主要构件(来源:程嘉)

此外,两条直线滑轨和滑块,对称地固定在底板两侧;背包的电极片有三层,一层在底板上,另两层分布在中板两侧;为把中间板固定在底板上,他们使用了四个压缩弹簧和四个长螺栓。

红色箭头处为滑轨(来源:程嘉)

电极片是实现发电的关键零件,它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在××2mm的矩形亚克力板上,雕刻一个2mm等宽的弯曲凹槽,并用四个突出的耳固定;其次在亚克力板上覆盖一层0.mm厚的矩形铜膜;然后沿着凹槽边线切割铜膜,使之形成两组独立的光栅式铜电极;最后,将厚度为0.mm的尼龙薄膜粘附在铜电极上。

相关零件(来源:程嘉)

程嘉告诉DeepTech,年底最初立项该研究,是因为联想到年汶川地震时的新闻报道,当时进入灾区的路桥全部被阻断,车和直升机很难进入灾区,只能靠救援队员背负几十公斤重的物资徒步行进十余公里。

除救援物资外,为保证通信、照明、搜救等设备的供电,救援人员还需背负7、8公斤重的锂离子电池,这会占用背包中救援物资的宝贵空间。基于此,他们想为救援人员、消防员、探险家、背包客、行*士兵和学生等群体,发明一种既能减重又能发电的背包。

据程嘉介绍,本次研究基于王中林于年首次开发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Triboelectricnanogenerator,简称TENG)。王中林也曾表示:“TENG不仅可以用于自供能便携式电子产品,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新能源技术,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为世界能源做出贡献。”

几年后,王中林的“预言”实现在该背包中。其发电原理具体为:由于行走姿态、步幅和身高等三大因素,行走过程中人体重心会上下起伏5-7厘米。

这些上下起伏是无用功,不仅消耗体力、还会给肩部背部等带来冲击力。特别是在奔跑时,向下冲击力会达到重物本身重量的三倍左右。而这种冲击力,在人长时间行走时,会大大加速肌肉疲劳。

步态分析(来源:程嘉)

由于人的行走是一个倒立摆,即髋关节在腿上沿着一个弧线前行,垂直偏移5-7厘米。因此本次研究的主旨,是在走路或奔跑中让重物和人背的部分、也就是基板产生一个相对运动,从而减小重物本身的浮动、甚至把其降为零,这能起到减震器作用。如此,不仅能减少无用功,还可避免对人体垂直方向的冲击力。

人的行走实际上是一个倒立摆(来源:程嘉)

为节省劳力、以及吸收冲击力,该团队在背包中引入弹性绳和定滑轮组机构,它们可用来解耦人体和背包的同步运动,通过弹性绳的伸展与收缩,可使背包在行走中保持相对稳定,最终佩戴者受到的冲击力可降低约20%。

背包的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它有两种工作模式:锁定模式和解锁模式。在锁定状态下,背包与人体刚性连接,这时它相当于传统背包;在解锁状态下,通过两个嵌入式弹性体的伸缩,背包可与人体实现同步运动解耦,这时它变为发电背包。

背包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来源:程嘉)

程嘉表示,背包采用的是独立摩擦材料层式TENG结构,其中的摩擦纳米发电机,主要利用两种常见物理效应: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在运动时,发电机可把背包与人体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即交流电。

在发电机的两摩擦材料层中,一层易失电子,另一层易得电子。在相互摩擦时,由于材料的摩擦电负性不同,其表面可形成积累性的正负电荷,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静电场。

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栅格式两组金属电极表面的电荷得到重新分布,并在两电极间形成电势差,当外接到负载电路、如电灯时就会发生电荷转移,最终可表现为电路中产生电流。

摩擦起电(来源:程嘉)

在该方式下,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4.02%。

背包在不同驱动频率和施加载荷下的位置和力(来源:程嘉)

如下图,电能经过电源管理单元(PMU)的处理,单层电极产生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60μA和1.5kV,足以点亮个LED灯和两根紫外灯管等。

点亮LED灯和紫外灯管(来源:程嘉)

此外,在测试中,当佩戴者在跑步机上行走或跑步时,背包上的LED灯会亮起,行走速度越快,LED亮度越高。

在跑步机奔跑可让背包发光(来源:程嘉)

概括来说,基于负载悬浮技术和摩擦纳米发电机,该背包兼具省力、减震和发电三大优点。此外,适当增加负荷和加快步行速度,都有助于省力和减震。

程嘉坦言,他们并非发电背包的首创者。年,宾夕法尼亚大学Rome团队已发明出利用电磁发电机的减重背包。

不过,王中林和程嘉团队首次把摩擦纳米发电机和减重背包结合在一起,在低频运动条件下,摩擦发电的能量收集方式更具优势。

背包在自发电(来源:程嘉)

在研究中,他们也克服了两个关键难题。

第一是减震技术和摩擦发电的结合。一方面要省力,即让动子和定子之间尽可能顺滑地运动;另外摩擦压力越大,发力效果越好,电压也越高。如此来看,这两方面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在结构设计上,要兼顾两者间的影响。为此他们优化参数设计,省力的同时还能达到预期发电功率。

第二是设置效能评价系统。人在背包时每次生成的数据都不一样,为此该团队从实验模式上下功夫,用水平运动代替竖直运动,然后在旁边绑上砝码,并增加距离传感器、力传感器、电学参数测定仪器等,以此来实现运动的精准控制。

造价大约一百元,未来背包会更轻

该背包重约3公斤,程嘉说这的确不算轻,但它是个阶段性成果,主要是验证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因此结构设计上仍有较大冗余。

之所以这么重,是因为在实验台上,需要厚亚克力板才能支撑重量。背包中的滑动导轨是直接买来的不锈钢标准件,另还有不少3D打印材料,这些都是背包重的原因。

未来程嘉计划对背包进行轻量化设计,比如在保证强度和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挖洞和拓扑优化等方法把材料减薄,或者把亚克力板替换成更轻的碳纤维。

而目前之所以用亚克力材料,是因为容易切割,且强度也比较好,在上面打孔比较容易。所有材料花费两百多元,制包过程中也被迫浪费了一些,未来如果批量生产,造价大约一百多元。

谈及成果转化,程嘉说一个技术从出现到被大家接受,是一个漫长、且充满变数的过程,之所以不用于日常通勤,是因为其一不需要很多电量,其二通勤时往往无需负重太多。

以学生为例,第一他们书包中多是较重的书籍,为帮助身体发育和长高,因此可使用该背包来减重;第二书学生书包可内置GPS/北斗芯片,这样就能防止走丢。对救援队员等背包客来说,走远路容易疲劳,并且其出行目的地多数比较荒远,而这款背包既能省力,又可自发电来给他们提供电能。

背包并非他们研究的重心,而是摩擦纳米发电技术的一种表现载体。

此前,该团队在多篇论文中指出,摩擦纳米发电机可产生几千伏的高压电,在没有真空系统和外接电源的条件下,它能以远程激发和远程调控的方式,直接驱动产生微等离子体和紫外线,并用于驱动电喷射打印、细胞打印、饮用水杀菌等。

具体应用中,以细胞打印为例,使用该方式打印出来的小液滴,成球率更高、细胞受损率更小、使用电量也更小、细胞打印率最高可达92%;再以饮用水杀菌为例,程嘉曾通过摩擦静电场、去驱动铜离子输运,从而实现直饮水杀菌。在未来,他们打算进一步利用背包发出的高压电,将其做成移动高压电源,以适应更多场景。

程嘉是一位老清华人,自年考入该校以来,本科到直博再到博后,都在清华园学习和工作,至今已有22年。年,他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集体奖)。年成为清华副研究员,去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实验室做访问学者开展合作研究,此后一直从事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的相关研究。

程嘉

此次研究的第一作者,是清华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联培研究生杨泽。论文发表后,已有22家国内外媒体报道了该工作。这让程嘉和学生感到很惊讶,并表示“我们只不过是发了一篇文章”。事实上,重大科学进步正是由一个个小进步累积而来,而每一个进步都值得被看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