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蔡君彦
郑张不止一次做过可怕的梦:“我在森林里迷了路,又慌又怕,想跑却跑不动,还有大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梦中惊醒,心绪难平。
他想,这梦,会不会和自己幼年时被亲生父母遗弃,留下的心理阴影有关?
虽遭遇不幸,但郑张又是幸运的。年约两岁的他,被人在路口发现后报了警,后来被民警送到了附近的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年5月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建好后,郑张被移交过去,其间,还曾被送到寄养家庭感受“家”的氛围……在多方关爱下,他接受康复、治疗,还学知识,学才艺……当年心事重重的瘦弱男童,如今已是身高一米八的阳光大男孩。
对郑张来说,18岁的“成人礼”很特别,那是一场送别与迎接,有不舍,也有美好祝愿——8月22日,时隔14年后,郑张又被送回到郑州市社会福利院,面对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送别时的礼物
换上整洁的新装,收拾好行囊,22日上午,郑州市儿童福利院11位满18岁的孩子,相聚在该院康复楼一楼大厅内,门外,一辆中巴车等着大家启程。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满18岁的你们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儿童福利院,离开朝夕相伴的保育员、特教老师和社工,去往社会福利院,开启新的人生旅程,此刻,我们相聚在这里,为你们告别,也为你们祝福!”社工聂梦阳正在主持一个简单又充满温情的告别仪式,离别在即,有保育员阿姨挽着相伴多年的女孩的胳膊,依依不舍。
郑张在大家的掌声中出场,双手送上几副自己创作的油画,口中说着“谢谢”。
刘珊是青少年辅导员,她接过郑张送上的油画后,动情地说,从年接触到郑张后,见证了他一点一滴的成长,“现在他年满18岁要离开我们了,说实话,我很舍不得这个好苗子!”说着,刘珊笑了,面前的郑张也笑着低下了头。
在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郑张不光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也是很多孩子的心目中非常活泼、会照顾人的大哥哥,“他马上要走了,我对他最大的期望就是,他永远阳光,活泼,开朗,开开心心的,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永远保持自己的初心。努力、踏实、坚定地越走越好。”刘珊为面前的大男孩送上美好期许。
社工张钧滔对郑张跟进开展服务有两年时间,目睹了郑张的可喜变化,“他很积极,敢于走出去,去‘社会化’,尝试工作,参加职业培训,而且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很努力,吃苦耐劳,是一个奋发图强的孩子。”他鼓励郑张到社会福利院后,继续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争取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有点紧张!”站在众人面前的郑张,有些局促地晃动着手臂,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接着,他站在大家中间,留下了在儿童福利院生活阶段的最后几张合影。
特别温暖的一幕,是刘珊和张钧滔分站在两侧,各自挽着郑张的一只胳膊,郑张拿着那幅他特别喜欢的、送给刘珊老师的油画,那是一条小路,两侧绿树葱郁,鲜花盛开。
该上车了。临行前,儿童福利院副院长侯晓学帮郑张整理背包带,拍拍他的肩膀说:“郑张,没事儿常回来看看哈!”办公室主任孟艳娟等人把他送到车门前,亲切地叮咛:“加油啊!孩子。”
郑张笑着点头,眼圈泛红,在众人送别的说笑声中,忍住没让眼泪掉下来。
14年后的“返回”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是一所专门收养孤儿弃婴的儿童福利机构,始建于年,年5月建成,是国家民政部第一批“蓝天计划”资助项目,也是郑州市当年“十件大事”之一。在这里,孤弃儿童能够得到养育、医疗、教育、康复、安置等全方位的照料和服务。
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除了回归原生家庭、被收养和社会安置的儿童外,机构内儿童在年满18周岁时,需要转入社会福利院安置。这就意味着,孩子们成年后要离开这里,离开熟悉的照料者、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伙伴——这,是注定要面对的一次离别。
上午10时15分,孩子们和十多位送行的保育员、特教老师和社工代表一同上了车,启程前往约13公里外的郑州市社会福利院,大家带上车的,有孩子们的行李,部分身体残疾孩子的轮椅等,还有儿童福利院送上的多箱食品。
郑张坐在中巴车的最后一排。车窗外,道路上车水马龙,周围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一天天长大的他感慨万千,百感交集。
一些资料记载,让郑张知道自己的经历:年4月9日出生(估算),年5月4日,被好心人发现躺在郑州市社会福利院东侧的天河路口,当天,由附近的长兴路派出所民警送入社会福利院,经入院检查发现,孩子右侧肢体偏瘫。
长大后,郑张不止一次萌生过寻找亲生父母的念头,不过,只是想想而已。
如果有时光机,他想穿越回16年前的那一天,看看父母的样子,更想知道:为什么要把自己遗弃?把小小的他放在路边时,是否痛苦又不舍地流着泪?
上午11时许,中巴车载着大家驶入社会福利院的大门,停在一栋楼前。此时,在社会福利院院长张春萍的分工安排下,生活护理科、医疗康复科、收养管理科等相关工作人员忙着在一楼迎接。在这里,每一位被移交的孩子再进行一次体检后,由双方工作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并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分头进行安置。
陪同前来的张钧滔,特意跟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说到郑张的“小要求”,他不愿跟一个合不来的伙伴住一个宿舍,免得闹矛盾,希望有一个相对安静独立的空间,方便学习和创作——他最喜欢画画,在此次移交的11名孩子中,他除了右侧肢体有残疾之外,其他跟健全同龄人几乎没啥差别。
时光荏苒,时隔14年后的“返回”,对这个大男孩而言,却是需要重新适应的“新起点”。
郑张在大家的帮助下把行李拿到大厅,看着面前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他对记者坦言:“刚到这儿,有些不太适应。”说话时,他脸上依然带着笑。
珍藏的成长记录
到达社会福利院后,背着灰色双肩包的郑张,手里多了一份写有他名字的文件袋,那是刘珊专门整理好后、托社工张钧滔交给他的。
“孩子走之前,一直想保留些自己在这儿的珍贵记忆,我专门为他整理了一部分,还要很多照片没来得及洗,回头洗出来,制成相册送给他。”刘珊说,袋子里,装着郑张的一些成长记录——
有多张他的照片。照片上,有的是他和小伙伴在沙坑开心地玩耍;有的是他在操场打篮球时帅气地单手投篮;有的是他手握画笔认真地画画;有的是他安静地学习毛线编织;有的是他开心地骑在自行车上,双脚蹬地;有的是他做矫正手术后坐在轮椅上,跟爱心人士苗畬一起展示“吉祥如意”手工作品……
图为郑张的老照片
此外,还有多张他创作的画,画面上,有盛开的向日葵,有绿绿的草地、树林,还有小屋。以及他的多份荣誉证书,其中一张,是他参加郑州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时的奖状……
“这些,记录着郑张成长路上的‘高光时刻’,也是他美好的成长记忆。”张钧滔说。
近年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每季度都会为青少年整理“成长报告”,记录期间发生的成长大事和心路历程,郑张珍藏着自己从年第三季度到年4月的10份成长报告(注:成长报告主要由郑张口述,老师帮忙修改完成),部分摘取如下——
年10月7日:
大家好,我叫郑张,今年14岁,本季度我收获非常多,不仅在今年的第二届全国福利院儿童绘画作品征集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还在今年郑州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米田径比赛的第一名,我真的特别高兴……在这儿,我要谢谢我的老师们!
年7月6日:
大家好,我叫郑张,今年15岁了。我在阳光小学三年级(2)班上学,在学校,我学到了数学、语文、历史、体育和音乐,在大姐妹,我学到了手工、绘画和音乐,我觉得每天都很充实。在生活中我是个特别喜欢帮助别人的人,在部里,我经常帮助阿姨打扫卫生,早上帮助部里的孩子穿衣服,然后带他们排队去食堂吃饭。在学校,我也经常会帮助老师和同学。
年12月29日:
我在本季度最难忘的事情就是住院了,做了腿部的矫正手术……医生说到下个月中旬才能拆。拆完短暂休养之后,我就可以回去上课了,也可以吃我想吃的东西了。马上就新年了,我希望新的一年自己可以越来越好。
年10月12日:
大家好,我叫郑张,今年16岁了。在经历过漫长的疫情封闭之后,我们终于开学了,所有课程也都正常开展起来了。只是我们只能在院里上课,还不能到院外进行涉外活动。这季度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我的创意小发明获得了专利证书。
年7月3日:
大家好,我叫郑张,今年17岁了,现在在奥体中心工作。这季度无疑是我最开心的季度了,因为在福利院领导、社工以及老师们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工作,可以凭自己的劳动挣工资了。虽然只是一份保安的工作,但我已经很知足了……刘珊老师说绘画是我的专长,万万不能丢,于是,我每周就调成周六休息,正好不耽误上课……我会好好珍惜机会,继续认真工作、努力学习的。
年4月2日:
大家好,我叫郑张,今年18岁了。我是3月中旬来到残庆人康复教育中心学习“拓印”技能的,过得很充实。老师很关心我,我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好。
学校有很多的专业,像电脑、木雕、泥塑、面点等,我学的拓印也是绘画的一种,就是在有印痕的木材、石材上面用纸覆盖,再磨拓成面的技巧。老师说,我们学校还设有网络直播,拓印画可以在网上卖,我要好好学习这门技能,切实掌握一技之长,为走入社会做准备。加油!
图为郑张与郑州市儿童福利院院长李燕的合影
可贵的“阳光”
18岁,正青春。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段,福利院长大的郑张,境遇和很多同龄人不太一样,但是,面对的要融入社会的挑战都一样。满18岁了,是啥心境?
他抿着嘴,沉思片刻,微笑着说:“有开心,也有不开心。”
开心,是因为自己是成年人了,迈入人生新起点,更加独立,可以有更多选择和机会,也有更多美好的追求。
不开心,是因为成长的烦恼。换了新环境,需要适应的过程——尽管他早就知道,满18岁后要离开儿童福利院,来到社会福利院,他也希望能尽早融入社会,但是,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免有迷茫,有心事时,也很想像个孩子一样投进温暖的怀抱里撒娇,可是,他不能。
不过,对郑张本人以及所有熟悉他的人来说,最欣慰的,就是他积极阳光的心态,正如他时常挂在脸上的笑容。
这份“阳光”背后,是一路走来,这个男孩周围从不缺少关爱的滋养——
郑张说,自己被移交到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时,他已经“记事儿了”,“那是一个晚上,我们坐面包车过去,当时天上的月亮特别特别圆。”他记得迎接他的人中,有院长李燕,“她特别亲切地问了我的名字,安顿好我们睡下才离开。”
在儿童福利院,孩子们衣食无忧,有人照料,有人教大家学知识,还根据每个孩子的身体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为了促进孩子更好地社会化,年12月,郑张被送到了寄养家庭,与周围人相处融洽。在此期间,他学着力所能及地做家务、出去买菜、帮忙照顾弟弟等,还坚持到三十里铺康教中心学习认字、画画、唱歌,因为右手残疾,郑张使用左手写字、画画,练习后愈发娴熟。特别喜欢运动的他,还学会了用一只手发球、打羽毛球。
到了该上学的年龄,经福利院联系,郑张进入一所社会小学就读,不过,由于疾病等原因跟不上教学进度,不太适应,在儿童福利院的设施不断完善后,于年7月回到福利院,在特教学校学习、生活。
档案显示,在悉心培养下,郑张在学习、绘画、手工、运动等方面进步很大。比如,年9月,他创作的油画被评为全国儿童福利院绘画一等奖;他上烘焙课会自己系围裙,除了不太会称重,其他都能独立完成,学会制作蔓越莓饼干;在生活方面,他能独立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及床铺卫生……
多方努力下,“折翼天使”学着乘风飞翔:年4月,他进入郑州奥体中心成为一名保安;年3月,决心学习一技之长的他,经福利院联系后开始学习金石传拓……
“已经沟通好了,8月29日,我回到郑州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继续学习传拓。”对于接下来的生活,郑张有了规划。
在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双方工作人员办理交接时,还特别提到,为方便郑张8月底继续外出学习,工作人员会尽快帮助他办理一张“爱心公交卡”。
“只要孩子愿意上学,有能力上学,我们院里会大力支持!”郑州社会福利院幼怡部工作人员路海兰说,这些孩子移交过来后,会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凡是自身情况允许、需要上学的,社会福利院也会帮忙联系,至于日后能不能到社会上找到工作谋生,还得看孩子自身的能力。此前,也有社会福利院的孩子学好技能、顺利参加工作的。
图为郑张创作的画
有一个“铺满鲜花”的梦想
“我们这边也有社工部,移交前,就跟儿童福利院的社工联系对接,提前掌握每个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吃饭、睡眠、身体情况,以及生活习惯、跟其他人的相处情况等,了解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便于更好地开展服务。”社会福利院社工马晴说,接下来一周内,会开展跟踪调查,了解大家的适应情况,适应不太好的,还会持续开展服务。其中,郑张就是他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