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 [复制链接]

1#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3.html

我国猪病日趋复杂,其诊断与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危害也越来越重,笔者根据亲身经历草草总结了对养猪生产影响深远的猪病诊断与防治误区。不妥之处竭诚欢迎指正。

???

一、耳朵发蓝=猪蓝耳病?

多少有点专业背景的人都应该知道猪蓝耳病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它是由病*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厌食、发热、怀孕后期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也就是说它一个方面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另一方面表现为呼吸道症状。生产实践中仅有部分发病猪耳朵发紫(蓝);再则引起猪的耳朵等边缘部位“发蓝”的因素很多,如败血症、呼吸困难、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等均可见到。如此以局部症状给病命名本身就犯了盲人摸象的“学术”错误,加上许多“技术顾问”也常以“专家”自居四处误导,非专业人员顾名思义自是在所难免,“蓝耳消”、“圆蓝康”之流的狗皮膏药能如火如荼也就不难理解了。

???

二、病原分离=疾病确诊?

以附红细胞体病为例,有很长一段时间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诊断的依据大多是因为发病猪浑身发红,血液涂片镜检看到了“附红细胞体”,用治疗附红细胞体的“特效”药物处理有效,等等。事实上,体温升高的患病猪皮肤发红是常识性问题;另外,据权威人士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发生过附红细胞体病的多种动物(包括人)体内也可检出附红细胞体;在河北、河南、山东、江西、湖南、辽宁等省,猪、牛、羊、鸡等动物血液中的附红细胞体检出率甚至接近%;有些动物甚至可以终生检出附红细胞体却不曾表现出任何症状。发病猪只使用所谓的“特效药”处理“治愈”后仍然可以从其体内检出附红细胞体,而且病原体的数量与用药前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笔者认为,即便从病猪体内检出了附红细胞体并不能说明该猪患的就是附红细胞体病,最多只能算作疑似病例。

随着ELISA、PCR、RT-nPCR等先进实验室诊断手段的应用,与此类似的过分依赖实验室诊断手段的经典故事还有很多,无外乎就是分离病原、镜检组织切片/血液涂片、检测抗体/抗原……然后据此下个诊断书,忽悠老百姓了事。

笔者认为精准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确实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但根据病原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室诊断结果便断章取意的做法是非常欠妥的,它极有可能让我们在疾病诊断和防治过程中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从而延误对整个猪群的健康状况的诊断和处理,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

三、疫苗接种=不再发病?

典型的就是“疫苗都接种了为什么还发病?”“抗体水平很高为什么也发病?”这类问题。能提出这类问题的人一般都比较好学,换句话说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但是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往往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从业者不断的深入分析研究。

对上述问题笔者听得较多的解释是疫苗质量问题(灭活不彻底或被强*污染,储运方法不当,使用方法不当);动物健康状况(如免疫抑制、免疫耐受、抗体水平整齐度不够、遗传因素等等);免疫时间太迟;环境中病原数量过多,超过机体的承受能力;病原血清型太多,所接种的商品疫苗跟养殖场的血清型不是一种,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率比较低。再深入一点可能就是病原致病基因发生变异,*力增强;病原靶位受体改变,与相应抗体的亲和力不高。总之,疫苗接种并不是万能的。

???

四、加量用药=效果更好?

一则因为我国过去兽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老百姓用得不放心,加大剂量使用药物似乎成了惯例;二则是因为长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致使耐药菌株增加,按推荐剂量使用药物有时收效甚微;第三,当前我国猪病复杂程度加剧,从业者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笔者第一手资料显示,去年“无名高热”肆虐期间有相当比例的病猪是被药物*死的,剖检可见其心包积液、心肌出血,肝脏坏死,肾脏出血/淤血、坏死、肾盂有结晶。

随着农业部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工作的推进,我国的兽药品质肯定会越来越有保证。如何科学合理使用药物已经成为事关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头等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予以高度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联合用药能解决所有问题。再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多由病*、细菌、支原体、寄生虫及饲养管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联合使用药物也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那一部分问题,无论如何是替代不了加强饲养管理的,因为粉尘超标、有害气体超标、霉菌*素中*、营养不良、饲养密度过大、贼风等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我们确实很难真正控制猪呼吸道疾病。笔者认为“综合征”顾名思义应当综合防控,过分依赖药物极有可能让养猪生产“赔了夫人又折兵”。

???

七、环境消*=资源浪费?

笔者所见,有些“规模化”养殖场也门洞大开,车人畅通无阻,消*池要么是干干的,要么就是绿绿的,或者搞点干白灰撒撒,猪舍里边整天开着紫外灯“消*”的也不在少数……禽流感、口蹄疫、猪无名高热等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在传染病的防控过程中,消*是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能因为肉眼“看不到”效果而走过场。

???

八、节约成本=能省则省?

“既想马儿快快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事情在养猪生产中也很多见,如泔水养猪、放牧养猪等。前者省下了饲料成本,后者甚至连建圈舍的钱也给省下了。他们把猪当成了产肉的机器,我姑且称其为猪肉制造者吧,因为在他们眼里没有猪,只有猪肉和金钱。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威胁着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对我们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公共卫生也造成了相当大的危害。

???

九、硬件过硬=万事大吉?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养猪第一大国,但也是名副其实的猪病第一大容器。这一事实足以说明养猪生产绝对没有“征地盖房、高调引猪、雇人喂猪、卖猪点钱”那么简单,因为集约化养猪场并不是猪的集中营,除了吃喝拉撒还有越来越严峻的疫病防控问题需要时刻面对。笔者认为硬件设施和员工素质形如一根轴上的两个车轮,只有两者协调一致,并在利好市场和优惠*策的驱动下,才能确保养猪生产安全提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