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月气温变化较大,如何有效减少疾病发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29/5885333.html

四月全国各地气温逐渐回升,早晚温差较大,造成养殖水温变化较大,容易导致病原微生物繁殖,使养殖动物发病率升高。四月也是水产养殖大量投苗进入生产旺季的关键时期。监测好四月病情,加强池塘管理,为后期打下坚实的基础。

病情预测

1.水霉病:主要危害各种受伤的鱼及鱼卵,水霉在淡水水域中广泛存在,其繁殖适温为13℃~18℃,严重感染时可致鱼体死亡。

2.烂鳃病:病原有鱼害粘球菌、真菌、寄生虫,该病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和流行。发病时间南方在4-10月份,北方在5-9月,7-8月为发病高峰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虾、蟹鳃病发生也很严重。

3.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细菌性败血症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暴发,高密度养殖鲮、鲫、鲢、鳙、鲤、武昌鳊等鱼池占发病池塘的95%以上,成村连片流行,时间从4月初至12月底,水温9-34℃。

4.肠炎:肠炎病又名烂肠瘟,是一种流行很广的细菌性疾病。能危害各种观赏鱼类及常规养殖鱼类,也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此病常和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并发,在水温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在水温25—30℃,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5.车轮虫: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流行于4-7月,但以夏秋为流行盛季。适宜水温20~28℃。地理分布很广泛,淡水、海水和半咸水鱼类都可发现。

6.小瓜虫: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易流行,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死亡。

7.肝肠胞虫:病原为虾肝肠胞虫,主要危害对虾,发病水温为24℃~31℃。患病虾出现个体瘦小、肝胰腺颜色深、群体中体长差异大等症状。

8.草鱼出血病:病原为草鱼呼肠孤病*,主要危害草鱼及青鱼,发病水温为20℃~30℃。患病鱼出现鳃盖或鳍条基部出血,解剖查验发现肌肉点状或块状出血、肠壁充血、肝脾充血等症状。

9.白斑综合症:病虾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漫游池边或水面,头胸甲上有明显的针眼大小不规则的白色斑点,显微镜检查一般为花骨朵状的,肝胰脏肿大糜烂或发红或体表发红,几天内就会有大量死亡。

防控措施

1、水质管理:制定完善的水质管理方案。做好清塘工作,彻底杀灭病原体等微生物,注意定期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营造出“肥、爽、嫩、活”的水体,为养殖动物提供适宜的环境,有效提高成活率和品质。定期使用微生物类肥水产品并补充有益藻种,定期改底有益于打造优良水体。建议使用“浓缩光合细菌粉”配合“浓缩藻源”使用,高效降解氨氮、快速肥水、改善水色。

2、苗种管理:购买具有产地检疫证明苗种。选择优质的苗种,下苗前进行水体及苗种消*,下苗时注意添加抗应激类产品,下苗后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增强免疫力的维生素C、维生素E和免疫多糖等添加剂,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建议使用“水产免疫多糖”或“保肝强生素”增强体质,为后期高产打下基础。

3、病害管理:建立标准的病害管理方案。定期巡查池塘,做到早发现,精诊断,早治疗。

对于常规鱼类细菌性疾病可以选择用生石灰、中药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剂消*,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建议使用“五*解*精华”或“清源优碘”对水体消*灭菌,同时拌料内服“益肝宁”提高自身免疫力。

对于寄生虫类疾病,发病时需要针对性用药,可采用国标渔药精制敌百虫、铜铁合剂、中草药制剂等药物治疗,尽量选择高效无*药物治疗。

对于病*性疾病需要防治病原带入,必要时需要打疫苗。定期对水体进行消*,避免疾病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4、饵料管理:选择优质饵料,营养均衡,有利于养殖动物生长。投料严格做好“四定”,随着水温逐步上升,投饲量需逐步加大,投喂新鲜饲料,不喂变质饲料,注意过剩饲料处理。

结语

总的来说,优质的苗种和饵料,良好的水质,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养殖缺一不可的,也是提高水产动物品质和创造高收益的主要因素。

天道酬勤,科技兴源

专业|严谨|高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