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以皮肤、巩膜及黏膜*染为特征的病症,这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血红蛋白分解产物,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明显高于成人,新生儿8.8mg/(kg.d),而成人仅为3.8mg/(kg.d)。其原因是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数量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血氧浓度升高致使过多的红细胞破坏;产时脐带延迟结扎,红细胞数量更多;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为70~90天(成人为天),且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其他来源(如肌红蛋白分解)的胆红素生成亦比成人多。
2.肝功能不成熟
①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能力差:新生儿肝脏内摄取胆红素必需的Y、Z蛋白含量少(在出生后5~10天才达到成人水平),仅为成人的5%~20%;
②肝细胞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新生儿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少,仅为成人的1%~2%,活力极低,使胆红素结合过程受限,早产儿则更有所延迟,可出现暂时性肝内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的特点
新生儿肠道蠕动性差,肠道内无细菌,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还原成粪胆原、尿胆原,而肠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可使结合胆红素水解为非结合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前者又可被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循环而达到肝脏,增加“肠肝循环”。
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较成人多,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仅为成人的15%~20%”故临床上极易出现*疸。饥饿、缺氧、便秘、脱水、酸中*及颅内出血等因素均可使新生儿*疸加重。
生理性*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生理性*疸,其特点为/p>
①一般情况良好。
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③每日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5mg/dl,有资料表明,亚洲足月儿生理性*疸的血清胆红素值高于西方足月儿,母乳喂养儿也高于此值。有早产儿血清胆红素10mg/dl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因此,早产儿生理性*疸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尚需进一步研究。生理性*疸是一个除外性诊断,必须排除病理性*疽后方可确定。
母乳性*疸
可能由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母乳性*疸。常与生理性*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μmol/L(20mg/dl)。母乳性*疸多在生后3~8天出现,1~3周达高峰,4~12周消退,停喂母乳3~5天。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3天仍不明显降低者可除外母乳性*疸。
新生儿*疸中医称“胎*”。胎*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内因为胎儿禀受孕母内蕴湿热之*或阳虚寒湿之邪;外因主要为婴儿在胎产之时或出生之后,感受湿热或寒湿之邪,以湿热之邪较为多见。其病变脏腑在肝胆、脾胃。病机关键为胎禀湿蕴。
1.湿热郁蒸
2.寒湿阻滞
3.气滞血瘀
胎*以利湿退*为基本治疗法则。初生儿脾胃薄弱,治疗过程中尙须顾护后天脾胃之气,不可过用苦寒之剂,以防苦寒败胃,克伐正气。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