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二岁少年拥有一颗磁悬浮心脏 [复制链接]

1#
“那是多天延续的生命,多次早餐,多次夜晚里香甜的睡眠,多个美丽的清晨。”

在记录心脏科学发展的书籍《勇敢的心》里,作者写下了心脏移植手术患者托尼·哈曼斯的这番描述,生命可贵令人动容。

心脏,是身体的引擎。这个拳头般大小的“发动机”,每分钟跳动60至次,每天跳动约10万次,一次跳动可以泵出70ml左右的血液,流过全身。

近日,浙江大医院舒强教授团队成功开展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创造了国内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纪录。

一颗装在背包里的“心脏”如何改变人的一生?这项高精尖技术的难点在哪?对人类和生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2月25日,舒强教授团队为成成做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一颗装在背包里的“心脏”

12岁男孩成成的“心脏”在背包里。

他从来没想过,一夜之间,自己竟然变成了“钢铁侠”。他患有扩张型心肌病,最近一年病情进展迅速,逐步进入终末期阶段。今年1月感染新冠后,心功能越来越差,严重时不能下床。

彼时,浙大儿院正在开展人工心脏临床研究项目,成成的父母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前来求医。

人工心脏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它相当于一个人工制造的血泵,并不需要摘掉原来的心脏,植入人体后,与心脏并联,一头连着心脏的左心室,一头连着人的主动脉。血液从左心室经“流入管”进入人工心脏内,人工心脏再将血液推出,经“流出管”输送至主动脉,从而辅助患者血液循环。

但是,手术难度很大。人工心脏植入团队面临着终末期心衰患儿围术期风险和长期心室辅助系统独特血流动力学特点等挑战。此外,成成年仅12岁,体重才30.2千克,两者都突破了以往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下限,风险很高。

“人工心脏植入不只是一场手术,背后需要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和强大的综合实力支撑。”浙大儿院党委书记、心脏中心主任舒强教授告诉记者,经过精密详细的前期准备和评估,该院人工心脏植入团队决定迎难而上。

2月25日,成成在浙大儿院滨江院区接受了国产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这个外表看上去像蜗牛的心脏辅助系统,代表着当前医疗器械最先进的技术水平。

手术非常顺利,历时分钟,成成植入了目前全球最小的磁悬浮人工心脏,深圳核心制造的Corheart6。术后不到24小时,孩子就苏醒了,撤离了呼吸机,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随后,舒强教授团队制定了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进一步促进成成的心肌逆重构与恢复。术后7天,成成可以下地独自站立,并在床边小范围活动;术后9天,从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术后42天,顺利出院。

现在的成成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只是每时每刻需要背着一个双肩包,他的腹部有一根特殊的管道,一端连着体内的人工心脏,另一端连着背包里的电池。

4月20日,医院复查。

生命与技术的较量

“心脏既然能长出来,就一定能被造出来。”这是“人造器官之父”、人工心脏先驱威廉·约翰·科尔夫的一句名言。从医学界的自我超越,到大众知晓度极高的医疗器械,人工心脏走过了60多年。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为3.3亿,其中心力衰竭患者约万人。另据相关文献透露,在心衰患者中,每年有大约5%会进展为终末期心衰。以此计算,中国至少拥有44.5万终末期心衰患者。

心衰,意味着心脏这个“发动机”损耗到无法维修,随时可能熄火。怎么办呢?心脏移植似乎是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但现实是,寻找合适的供体非常难,多数患者只能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逝去。

人工心脏的诞生,带来了转机。年,美国做人工心脏植入的患者已超过做心脏移植的患者。不过,直到年,这项在世界范围内已比较成熟的技术才在中国正式获批。

目前,人工心脏的临床应用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等到合适供体;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功能恢复后撤除;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在浙江,人工心医院开展过探索。从年省内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到年全国首例微创人工心脏植入术,再到今年2月刷新国内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最小年龄、最低体重纪录,“人工心”挽救了许多生命与家庭。

放眼全国,人工心脏的研发进展迅速,但是普及率并不高。有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内植入人工心脏的病例仅一百余例。除了获批产品数量稀少以外,不菲的价格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制造材料和工艺昂贵,植入一颗人工心脏的价格在70万至万元之间。有网友直言:“奋斗大半辈子都用不起。”

为了治病,很多心衰患者家庭早已负债累累,无力承受这笔费用,如果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充分竞争,人工心脏植入术能够纳入医保报销,那么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此外,不容忽视的是,虽然现阶段的人工心脏已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但还是会有一些患者出现血栓、感染等并发症,以及心脏以外其他疾病的进展,这些都会影响到生命延长的时间,令许多患者惴惴不安。

为成成做完手术后,舒强并没有松一口气,虽然这次手术实现了小儿外科领域的突破,但他仍有许多未竟的思考。“人工心脏植入后,在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的情况下,心肌是如何发生逆重构机制的?有些心肌病变需要结合靶向药物治疗和其他相关药物治疗,心室卸载后能否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否让疾病得以改善甚至康复?”他说,未来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我们一起去研究和解答。

这场生命与技术的较量,仍在继续。

图为家人拍摄的成成在草坪上放风筝

重新感受爱与希望

“你相信光吗?”

这是脱口秀演员王十七在《脱口秀大会》上说出的一句话,惹得众人捧腹大笑。

他把自己人工心脏的故事写进段子里,讲述了因为害怕停电而在家里准备了几块移动电池和太阳能充电板为人工心脏充电的故事。

年,因扩张型心肌病生命垂危,却难以找到合适心脏供体的王十七,选择了接受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临床试验。他在节目中这样描述自己的这段经历:“这个手术就是把心脏拿出来,安一个磁悬浮的小泵,再把心脏放回去,缝上。”

手术很成功,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他很感慨,“在以为生命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遇到了魔法般的人工心脏,让我活了下来,感谢科技的力量。”

不过,人工心脏仍然要靠随身携带的体外电池供电,一块电池的电量可以支撑8个小时,因此他自嘲自己的一天被划分为3个8小时。这也让他形成了独特的生物钟:不用看表,便能知道是否过了8个小时,是否需要更换电池。

与此同时,体内的人工心脏也给生活带来了不便,比如无法趴着睡觉,不能靠近电磁炉,不能吃火锅,不能过安检门,体内的血泵时常嗡嗡作响,担心人工心脏和电池可能会给飞行带来未知的风险,他出远门的唯一交通方式是铁路……

这番讲述不难让人感受到,人工心脏于患者而言,或许也是爱恨交加的存在。

国际上,也曾有患者表示,植入人工心脏之后心态上变得“冰冷”起来。这个问题引起了业界很多讨论:有学者认为是术后的心理创伤,也有学者认为心脏是有情绪记忆的,如果被高科技所替代,自然会有所影响。

人工心脏,并不完美。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它为那些在黑暗世界中挣扎的人点亮了星光,让那些绝望无助的人有了活下来的可能。正如王十七所说,他希望能够带着人工心脏继续活下去,带给更多人积极面对的勇气。

对于未来的生活,成成和爸爸妈妈充满了信心。前天,他还去户外的草坪上放风筝,感受到了久违的“小确幸”。未来的每一天,他将和许许多多因人工心脏延续生命的患者一样,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重新感受到爱与希望。

来源丨央视网、潮新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丨甘肃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