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女神节专刊三如果我也可以歌颂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临床康复成果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7895.html
<

以下文章来源于松潘县人民法院,作者松潘法院

松潘县人民法院

司法公开、司法文明、法制宣传

母亲平凡而伟大的存在

她用细弱的双臂撑起你的世界

伴你健康成长

待你羽翼渐丰可愿为她遮风挡雨

如果可以歌颂我歌颂母亲

如果我也可以歌颂

作者银之磋么

余杰说:“有歌唱权利的,往往并非夜莺,而是喜鹊。”如果我也可以这般传唱,那么—最富深情的歌颂,应该是留给母亲的,这不是头衔,而是荣耀,和某种必须。

母亲,作为某种亲属关系的称呼,沉淀了女性在这个流动区域里的角色和戏份,如果说它可以折射某些元素,那必定不止是称谓自身的重量,更多地还有它背后隐藏的抚慰人心,和本该具足的敬意,乃至无限的高尚。

我的母亲,个儿不高,贤惠知礼,能干巧手,完整的传承了从外婆身上遗传的所有藏族妇女该有的矜持,有度,不骄,不燥。同时,也深深地烙上了属于那个时代所赋予的任劳任怨。她是岁月留下的种子,待到来年和父亲相遇,她才算结出了最昂贵的果实,也是她作为母亲的真正意义上的功德,圆满。

母亲生活的年代,家境并不宽裕,好在明理、有远见的外公外婆只生下了母亲和另外的三个孩子,在那个鼓励生育、生得越多越好的时代,母亲和她的兄弟姐妹略显孤独了点,但至少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避免浪费倒可以“游刃有余”了。母亲讲,外公兼具和尚身份,虽不着僧衣,但精通经文,吃斋念佛是最富平常的事。从百姓家的私人经堂到寺院的门廊,无不留下过他的背影,瘦削却坚定有力。晨起诵经、打坐、煨桑、点灯。这些都成了他生活里的清单和必需。因此,在耳濡目染之下,母亲对于信仰该操守的维度也格外清晰、透彻。母亲还说,外公对牲畜有格外的情结,他会低头抚摸牛的脊背,额头碰额头,亲吻它,和它对话,时常念经给他听,构成一些关于庭院,一头牛,一位“说书人”的和谐的结构。他从来不会卖掉家里的牛马,他愿它们安然老死,然后诵经超度。我想这些就是属于这个民族的固有的善良在个体上的明显体现,毫不张扬,精致入微;同时也是佛经教义里深入骨髓的教导的暖化;更是一位父亲在亲历亲为下的人情辐射,和低调的“父亲式教育”。

一个女人,或许从母亲那里汲取的要更多,较之于父亲。因为那些细节也是她后来成为母亲这一必然该继承和接受的某些考核吧!母亲的母亲,也就是外婆,典型的藏族老人。念经,干活,收拾,喂养牲畜,自然地协调,自然的和谐。外婆说话温声细语,在属于外公和外婆的爱情岁月里,她一定也是用她亲切的嗓音消融了无数个苦难日子里的冰封和雪皑。对于孩子们而言,她也必定是温柔幽默的朋友,因为在母亲的记忆里,她从来不曾向外婆和外公顶过嘴。我想,这或许就是一个母亲的无限的魅力和这个民族最本质的一些品质。孝能概括一切。母亲,时常给我讲起她的童年。我也乐意去听,因为在两代人的童年里必定有一些是重合的,就像那些真。小时候,母亲学习很用功,字也写得好看,那个时候流行大方格的拼音本,母亲的作业本永远都是最整齐,最干净的,那时候,她的作业总是拿来当模范让全班借鉴和参考。听母亲的朋友讲,那个时候每次过六一,他们就会特别羡慕母亲,因为她总是可以在讲台上和老师们坐在一起,有瓜子、花生和不多的糖果吃,“三好学生”的身份让她享受了比其他人更好的待遇,她说,那个时候也是她们最后悔没有努力学习的忏悔期,然后就是一阵欢笑。诚然,这笑里一定包含了她对童年的天真和纯情,以及对岁月的无情流逝的一点点感慨,夹杂着无奈的叹息。

母亲的童年,有她钟爱的红色小背包,浸瞒了外婆的绵绵爱。和显而易见的心灵手巧;有她值得骄傲的瞬间,奖状和台上的荣耀;有她最忠实的玩伴,一起陶土、玩泥,捡牛粪,在冬夜里跑去看老久一次的幕布电影,强烈的好奇心也可以在那个冬季抵御寒风刺骨的痛;还有她早熟后的自觉辍学,母亲用她的牺牲满足了姐姐的继续求学,也化解了两位老人纠结为难的心,也正好为后来的两个弟弟提供了某种层面的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母亲。

时间,从指间流走,用白发的出现隐喻。但有些时候,它也会给你表现的机会,让你用苍白的等待换来慰藉:失去的不一定失去,付出的不一定东流。母亲小时候为学的努力和积淀在她作为母亲以后,作用慢慢开始显现,她教我拼音、识字,从对拼音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游刃有余,从乘法口诀到算术,里面全部倾注了她无限的功劳,可以说,是她开启了我的启蒙,也是她完成了我对知识的第一次探求和“冒险”。母亲遗传了外婆的心灵手巧,手掌不大,手指纤细,却能织能补,早前的那些衣服都是母亲打点,她裁衣,缝衣,对藏袍的米数、宽度、料子、线头都心里有数,在缝纫机的脚踏轮和剪刀的咔嚓声中,完成了一件又一件成品,她把缝纫视为一种事业,一丝不苟,在与针线的交往中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秋冬和春夏。

“精打细算地爱着,女人总被时间推迟。”母亲爱精打细算,对数字同样敏感,自嫁给父亲的第三个年头起,她和父亲便致力于所谓的创业,她是父亲得力的左右手,在与货、钱打交道的路上也干了二十几年,她对算账,记账得心应手,清晰的账单、整齐的货物、顾客的微笑,都成了她生活的另一个支点,给了她突破口,也给了她不间断学习的机会。因为她总说,她在记账、算账的同时,也学会了好多早前不认识的字,也荣幸这些珍贵的“早教知识”的不停止,不遗忘。

在关于母亲的记忆里,有一幕历久弥新,久久定格在脑海里,而且一定是一辈子的。大概受外公深刻的影响,母亲对佛法的信仰也深刻隽永,每到临近初一、十五,或者很盛大的日子,她都会在前夜准备好酥油灯,她先把酥油灯里的已燃烧过的灯芯拔下来,一边说灯芯的黑色花朵状越清晰越好,说明祈福会越顺利,然后把灯都倒立在火炉上,待温热,便用专用的抹布擦得锃亮,于是摆放整齐,开始卷灯芯,一根细条,上面裹棉花,再轻轻顺着转,以保证棉花在细条上的均匀覆盖,且粗细适当。每次为了方便,她会一次卷上很多根,储备在小木盒里,她说:“这是她在外公那里学来的,外公视经堂为卧室,对里面的佛像,摆挂很有讲究,对灯芯更不例外。他常常会在放牧的时候采摘许多适合做灯芯的草茎回来,修剪,整理,再用优质棉花进行包裹,外公每次都会提醒在一旁观看的母亲,做灯芯,点酥油灯一定要静心静气,躁不得,更重要的是要求双手干净,否则就会玷污了神灵。”这样的警训跟随了母亲的一生,她在完成对佛的虔诚的同时也在努力践行父亲的教诲,每点一次灯,祈福一次,也思念天边的父亲一次,甚至更多次,她或许还在心里告诉父亲:“如今的灯芯不用再如早前那样大费周折自己卷,而有现成的卖,这样比以前省事儿好多好多。”

如果我也可以歌颂,那么关于母亲的一点和一滴都值得我去感念和颂扬,从早前的她的教育、感化、以身作则到如今的唠叨、牵挂和期许,倾注了一个女人几乎所有的精,力。而又如果,文字的传情显得苍白,那么我已在心里深深刻下一块心田,那里种着属于母亲的歌颂,和绵绵爱。

END

图文:银之磋么

原标题:《女神节专刊(三)如果我也可以歌颂》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