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萍最近我的情绪一直萦绕在“变老”上。我说因为老了,皮肤特别干,直到有朋友说,本地已经90天没有降水了,空气湿度已经低到极点,我才稍稍缓解了焦虑。另外一个我认为很可能是更年期症状的,就是现在一想扔掉什么东西就要立刻扔掉,否则这东西会瞬间成为“过不去的坎儿”。今天想到旧电脑,立刻就忙活起来了。从第一份工作开始,除了现在使用的这一个,我一共使用过八个笔记本电脑。十几年前给我父亲一个,他喜欢上了打小游戏“扑克牌接龙”;出差时丢过一个;住院时丢了一个,里面有我的半部小说,从此以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小说,我就理直气壮地说“都丢了”。其余的五个都在家里,我搬出来试了一下,全都已经不能开机了。于是在网上找了一个电脑服务的公司,预约了两个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拆硬盘,想在扔掉之前导出里面的图片和资料。两个小伙子来了,都背着双肩包,背包侧面袋子装着半瓶可乐。一看就是那种特别不爱说话的技术人员,坐下就开始干活。每拆一个电脑,我都要在旁边啰嗦几句,哪一年买的,多少钱,当时为什么选择这个电脑,这个笔记本为什么选白色,这个触屏为什么选橙色……两个小伙子爱听不听的,但也没有不耐烦。他们一个用小螺丝刀拧钉子,小心翼翼不要扬起主机里面的灰尘,取出硬盘来。另外一个负责拷数据,一边拷一边问我,这些文件还要不要。他问我的时候,手会一直放在鼠标上,只等我说不要,就滑过去了。我总是左思右想,“这个文件夹好像还有些资料比较重要。”感觉自己的样子有点讨厌,可能像那些寂寞的老人一样吧,把过去的东西翻几遍,迟迟做不出删除的决定。我们这个小小的流水线,总是到我这里卡住。用了好几个小时,五个硬盘都拷贝好了。小伙子问:“姐,这些电脑你还要吗?如果不要了,就不装回去了,可以直接扔掉了。”我说:“装回去,然后你们拿走吧。这些电脑没有文物价值吗?至少你们可以拆着玩,熟悉老式电脑,也利于你们提高维修技术啊。”他们说,并没有文物价值。天天加班,没时间玩,另外也很少修这些型号了。好说歹说,他们把橙色触屏的电脑装回去,收走了,说那块触屏可能还有点用。小伙子把几个硬盘装在袋子里,让我好好保存。因为我一直好像很重视这些资料的样子,所以小伙子也很谨慎。其实硬盘里似乎没有什么非保存不可的东西,以前写的诗,没有上线的互联网产品的策划,或者已经下线的产品推广方案。我只是假装这些很重要,不想让人家觉得,花了几个小时,拷贝了一堆完全不重要的东西。硬盘先留着,不知道将来的人类研究历史需要不需要这些东西?那些宋代的碗,也曾经不过是某个人的餐具而已。晚上几个朋友到我家喝茶,看到桌上的硬盘问这是什么。我说是我的青春啊。大家困惑地说,你的青春为什么在硬盘里?青春如果还在,你为什么不拷出来,给自己装上呢?一大堆旧电脑的残骸摆在客厅中间的地板上,我本来打算带着大家一起怀旧一下,有人无情地说:“电子垃圾快扔掉。”我只好把残骸用一个大袋子装着,扔到写着“不能回收”的垃圾桶里去了。历时一整天,终于完成了这个丢掉电脑的行为艺术。我有点后悔太纵容自己了,这么多年本来应该果断扔掉的,为什么要存着呢?这些东西的价值下滑,是不可逆的。真想对以前的自己说,不要存东西,到最后整理起来耽误时间,也挺花钱的。不要舍不得,不要刻意赋予物品什么意义。关于时间飞逝这件事情,已成定论,哪里需要留那么多证据,反复去证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