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把灯谜之中的登高主题放在第一位,很有必要,因为毕竟我们都需要正能量,这也是有感于谜风的日益猥琐而作的矫枉。
我们的灯谜对标的是唐诗。你想一想,唐诗有那么崇高的地位。灯谜也不愿被等闲视之。
在唐代以前,诗坛流行基调是由南北朝的宫廷文人们奠定出来的,称为“宫体诗”,一派矫揉造作的香艳味道,靡靡之音说的就是这些。
例如宫体诗代表人物之一的梁简文帝萧纲主要诗歌题材就只有两个——一是大姑娘,二是大姑娘的床上用品。举一首《夜听妓》为例:
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何如明月夜,流风拂舞腰。
朱唇随吹尽,玉钏逐弦摇。
留宾惜残弄,负态动馀娇。
诗的意思是说:合欢的叶子能让人消忿,萱草的嫩条能让人忘忧,但都不如今晚姑娘们的腰肢那么使我开心。
整首诗都是在肉欲上下功夫,对舞腰、朱唇等不遗余力地细致刻画。
这个文风是直到隋唐以后,尤其是李世民的时代才得到根本扭转的。李世民还身体力行,写下了《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这就是虎狼的文风,再不是绵羊腔了。
特别是唐诗登高的主题出现,盛唐气象一下子就出来了,中国诗坛的萎靡、空洞终于被一扫而空。
青春的登高,当属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看,杜甫他还没有登上泰山呢,就已经有了凌绝顶的意气,可见人是不能在底层自甘沉沦的。你行动了,就带来满身的干劲。所以,有“开始”,最为重要。
普宁谜人秦喜遂十分明白这个道理,便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谜面,要求猜一句五字常用语。
谜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谜目:五字常用语
作者:秦喜遂
请用一分钟思考一下会是什么谜底。
本谜谜面出自《道德经》: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意思是说:参天大树,从幼芽长起;九层高台从一小簸箕土堆起;千里征程从脚下第一步迈起。
此谜之成谜手法有三处值得玩味。
一是“足下”别解为“足”字之下面为“人”;
二是“始”作方位字使用,但不是取一个字的开始部分,而是提示将“人”放在谜底之前面;
三是“千里”借代为唐代将领、诗人“高骈”。
高骈,字千里,经常击败党项部落的进攻,功冠诸军。高骈擅长诗文,他得以流传的诗作《山亭夏日》写道: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在本谜中,谜人暗设了上面一一揭出的三处玄机,不是谜家可能难以觑破。这条谜是活泼泼的文人谜,可以说它是一道门槛,可以分别出一个猜谜者的水平是初级还是中级。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扣出谜底“人往高处走”,细细品味,神奇地富有鸡汤的意味,它像是在说:
一个人要往高处走,获得更高的成就,还是需要踏踏实实地从第一步开始的,否则,一切都只是臆想,于事无补,于心智却大有伤害,让自己觉得只是一个loser。
其实杜甫写下这首诗时却是他科场失利的惨痛时刻,年仅二十四岁的杜甫,一颗壮怀激烈的心不知道该何去何从。要知道,杜甫的家境并不宽裕,但是越穷越要出去旅游,这样就能暂时从竞技场上抽身出来,去旅行、去散心,养好精神回马再战。于是,杜甫一路喂马劈柴,周游齐赵大地,来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满怀激情的诗作。
写这首诗的时候,杜甫还只在泰山脚下,从远眺到近观,被山势激起豪情,决定登上山顶。在杜甫的想象里,山顶上见到的,变小的不仅仅是“众山”,还有凡俗的一切。科举失利又如何,理想一时无法实现又如何,种种琐屑的苦闷只因为站得太低、看得太近。当你登上高处,什么都成等闲之事了。
杜甫此时仅仅在山下想象登高,想象登高之后的俯视天下,就已经可以从挫折当中满血复活。这种高级的感受,愈穷愈希望获得,然后带回这种气势,我们江湖再战。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如果你舍不得穷游,谁给你能力和勇气?如果你没有勇气再战,可能你当时就死了,只是过了五十多年才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