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味药小方加减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佳 [复制链接]

1#
暑假青少年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096384.html
I导读:新生儿科很容易见到新生儿*疸,有的是生理性的,有的是病理性的,有些妈妈看到之后很着急,其实也不必要。本文两则胎*的医话中两位大夫用了很小的方,抓住病机,轻松退*。

胎*医话两则

作者/郭锦章、李宏仁

胎*一证,为新生儿常见,有生理、病理之分,历代医家多认为受母体湿热所致,根据*疸的色泽鲜明与晦暗,区别阳*和阴*,而治疗不外清利、温化两大法则,这是一般的常规治*。

然而事物总是普遍之中有特殊,少数胎*按常规治疗,屡医罔效,延久不愈,日益加深。余遇此证,多为经西医检查治疗而病程逾月不愈者。患儿临床表现为遍身、面目尽*,色泽不鲜,形瘦腹胀,大便灰白,小便深*如浓茶样,神疲纳少,有的伴呕吐或腹泻。综观见症,余认为显系湿热困脾,气机受阻,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湿困脾阳,日久不散,由气入血,瘀阻胆道。证属气滞血瘀,虚中夹实。法当行气化瘀,但念其婴儿初生,脏腑柔弱,如草之芽,如蚕之苗。三棱、莪术破积,桃仁、红花化瘀,嫌其峻猛,应防虚虚之弊。正虚邪实,取法必须平稳,轻以去实,缓缓图之,祛邪而不伤正,方为稳妥。同时还应考虑小儿服药困难,选药当以味淡性平之品,易于服食,才能坚持治疗,达到缓图之目的。余根据证情,结合小儿特点,选用茵陈、郁金、鸡内金三味为主。茵陈为疏肝利胆治*之要药,近代研究认为它有扩张胆管、排出胆汁之作用;郁金善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血中气药,有增进胆汁分泌、收缩胆囊之功;鸡内金善化瘀积而不伤正。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配伍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泽泻利湿而不伤阴,全方共奏益脾助运、消积化瘀、利胆退*之效。如兼见呕吐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和中降逆;肢冷舌淡者,加干姜振奋中阳。余用此法治疗不少新生儿阻塞性*疸。如一李姓患儿,38天,出生后12天发现面目*染,伴有呕吐,用中西药常规治疗,*疸日渐加深,大便如陶土,经各种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建议手术治疗,家长不愿手术,心急如焚,邀余诊治,愿意接受中药治疗。余当即向家长说明,中医治疗此证,不可操之过急,必须缓图,婴儿服药确有困难,关键是家长要树立信心,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治疗,否则半途而废。家长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表示决心坚持治疗,并抱一线希望,盼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患儿前后共服37剂中药,疗程40多天,诸症消失,复查血液生化,均属正常而告痊愈。余用此法随证加减,屡治屡效。笔者体会,对于疑难杂证,必须遵照“治病必求于本”的经旨,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治疗法则,辨明阴阳,结合小儿特点,选药精当,方有较好效验。

新生儿胎*灵

新生儿*疸,古代医家称为“胎*”、“胎疸”。余在20世纪50年代行医时,创制“新生儿胎*灵”方,使用三十多年来,疗效显著。

方剂组成:茵陈15g、羚羊角1g(先煎)、淡竹叶5g,水煎服。频频给患儿喂饮。

方中茵陈清利湿热,为退*要药。羚羊角清肝热,解胎*。淡竹叶清湿热,利小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

三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凉血除*之功。

湿重于热者,加猪苓、白术;热*炽盛者,加生地*、板蓝根;神昏惊厥者,加服安宫牛*丸;便秘者,加生大*;属阴*者,去羚羊角,加干姜、太子参;气血虚弱者,加*芪、当归。

曾治患儿周某,出生4天后,全身发*、色鲜明如橘色,神烦少乳。因系亲属,急求诊治。嘱用茵陈15g、羚羊角1g(先煎)、淡竹叶5g,2剂,水煎,频频喂饮。后其祖父欣喜告余,仅服1剂,患儿胎*即消。

本文摘自《当代中医名家医话·儿科卷》,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作者/郭锦章、李宏仁。转载请注明出处。

*疸相关

东海医集:新生儿*疸洗浴方速效

名师垂教深度*疸,四肢浮肿,腹胀如臌

《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疸三例

---END---千万不要错过春天这个水果,它是中医眼中滋肝肾补肝血之王!还能黑发明目!何任大师:应用温经汤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周仲瑛:60年中医诊法之体会与技巧(都是精华)丁光迪:羌活胜湿汤治疗“五更泻”没想到,“清骨散”真的就是清骨折后发热的散!丹楂散治疗高脂血症(附高血脂验方四首)上海沈氏女科年家传秘方神奇!用古方治疗虫牙的奇妙经历!古方“三两半”,治腰肌劳损好得快!南师8个方子,治失眠、高血压、肠胃病!推荐阅读98岁国医大师:这是我最后的贡献(经验分享)31名国宝级名老中医秘方集锦经方大师*煌—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方仲景三个药对,管窥用药配伍核心思想内经中濒临失传的“发”“传”表里别通(开合枢)论与圆运动有异的导引体证气机论--揭秘中医人体气机理论的千年迷雾杨志一:治湿十三法(值得借鉴学习)高建忠:明辨外感内伤,拓展经方运用(全)张立山:谈咳嗽的六经(三阳经、三阴经)辨证——附案例《戴丽三医疗经验选》论著三豆汤及其加减方的临床运用推荐阅读:-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