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治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朝人有多爱吃鱼李白杜甫为其作诗,孟浩然 [复制链接]

1#

游览历史长河,纵观人生百态,古往今来多少事,都付你我笑谈中。大家好,欢迎来看我的文章。

唐朝人酷爱鱼鲙,很多人爱鱼成痴。虽然朝廷下令,禁断天下采捕鲤鱼,违者要被打60大板,但是依据阻止不了吃货们对鱼的喜爱。藏在暗处的交易屡禁不止,下至平民,上至达官贵族,都早已离不开这种美味珍馐。其中许多有名的诗人还曾写诗赞誉鱼脍的美味。

无数唐朝人着迷的生鱼片

鱼脍就是生鱼片。将鱼切成生鱼片,蘸着上好的酱料直接吃。所以在这种吃法下,厨师的刀工水平,就会直接影响到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真正刀工高超的大厨,能将鱼片切得像蝉翼般薄,口感轻如纱,入口即化。这种生鱼片又被称为“脍缕”。宋朝第一美食家苏轼苏东坡,就曾写过一首诗,来夸赞厨师切生鱼片的刀工。运肘风生看斫脍,随刀雪落惊飞缕。——《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若炎字四首》

精湛的刀工

其中“斫脍”是由这门手艺,而诞生的一个专用术语,意思是切生鱼片的厨艺表演。斫脍时,案板上要铺有一层白纸,用来吸取切食物时流下的汁水。但刀工高超的厨师,不仅能把食物切成细缕状,白纸上也不沾分毫汁水。这样处理出来的食物才是顶级享受,饥肠辘辘的食客们食指大动,纷纷一拥而上,片刻盘子就被清空。

杜甫曾偷偷参与过一次地下聚会,还写了一首诗形容这种情景。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以杜甫当时的财力,是不可能吃得起的,而好不容易才受邀去享受一顿,却只吃到一口,就被抢光了。想必内心也是万马奔腾。

皇宫中对鱼的做法,最为顶尖的就是金齑(ji)玉脍。“齑”的意思是食物的酱汁,因为酱汁里加了橘皮和粟*等,使得颜色变成了金*色,所以被称为“金齑”。而“玉脍”则是指,生鱼片的色泽像玉一样美丽漂亮。

但是金齑玉脍的做法偏复杂,不会出现在寻常人家的饭桌之上。只有在某些聚会和宴会上才能见到,就算是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李白,也不是能经常能吃到的。为此,他还专门写过一首诗以表怀念。

吹箫舞彩凤,酌醴脍神鱼。

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

——《拟古十二首·其五》

一代大诗人孟浩然,因为吃鱼而死。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的好朋友王昌龄南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当时,孟浩然背部患有“疮痈”(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严重时,可能还会诱发败血症)。虽然经医生治疗已经好转,但并没有痊愈,因此不能吃鱼、虾等“发物”。否则以前的辛苦治疗不光白费了,而且还可能会有生命的危险。

让孟浩然忍不住的查头鳊

孟浩然与王昌龄是好友。既然是老友相聚,孟浩然自然会特别设宴款待,一时间,觥筹交错,两人相谈甚欢。宴席上有一道菜历来是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佳肴——汉江中的查头鳊,味极肥美。浪情宴谑,忘乎所以的孟浩然见到鲜鱼,不禁食指大动,举箸就尝。然而没过多久,孟浩然背上的“疮痈”迅速恶化,最终无力回天,没等王昌龄离开襄阳就一命呜呼了,时年五十二岁。

由此可见,唐朝人到底是有多么喜欢吃鱼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