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牺牲后仅两天,他的战友,此时身在延安的国际主义战士马海德写出了最早怀念白求恩的悼文《我所知道的白求恩》。这篇文章叙述了白求恩的一生事迹,成了此后报道和纪念白求恩文章的蓝本。
美国人马海德比白求恩来中国早,他经宋庆龄推荐跟记者斯诺一道奔赴延安。跟斯诺不同的是,他从此就留在了中国,一直到年在中国逝世。马海德把他的一生献给了中国防病治病和根除麻风病的事业,是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白求恩在延安和晋察冀抗日战场的密友,是其一生英雄业迹的见证者。
▲宋庆龄办家宴庆祝马海德68岁生日。碰杯者为马海德夫人周苏菲。
把马海德和白求恩连接在一起的红线,是由一位伟大女性拴上的,她是宋庆龄。宋庆龄在中国抗日战争和革命事业中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这些史实有些世人耳熟能详,有些因为种种原因渐渐被封存、遗忘。因缘际会,笔者发现了一批第一手资料,包括信札、笔记和手稿等,得以还原部分历史。
白求恩史料显示,宋庆龄是直接把白求恩送往中国的推手。她不只在白求恩赴华前后运筹帷幄,而且在其到达晋察冀后一直关心支持。她曾于年底意欲帮助安排病痛中的白求恩返美看病,待其回国募捐后再返华。可惜日寇提前了冬季扫荡,白求恩医院再离开,不幸牺牲遂成永绝。
白求恩牺牲后,宋庆龄也悉心为他写了纪念文章,这篇文章后来成为白求恩英文传记的序言。她对白求恩的关怀和纪念是永恒的。
▲马海德悼念白求恩文章原稿
引路人宋庆龄
白求恩在中国生活战斗不足两年。他是在中华民族最危难时刻奔赴死地帮助抗日,拯救血泊中的中国的。可是,当年白求恩为什么要去中国、是谁把白求恩送去中国,至今依旧是个谜。由于当年战乱且缺乏第一手史料证实、白求恩在晋察冀工作时间不到两年就牺牲,这些史实又牵涉到中加美三国很多历史人物,其确切答案确实曲折难觅。
▲白求恩(年—年)
在对白求恩大量手稿文献进行爬梳和研究基础上,根据史料特别是白求恩本人的记述,笔者终于在新发现的白求恩档案手稿中找到了比较明确的答案。过去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介绍白求恩去中国的是陶行知,这种说法不是事实。虽然有史料称,白求恩年从西班牙战场回美募捐时见到过陶行知,并听说了中国抗战及急需医生的事实,但那或只是白求恩获得信息的一个来源。在当年,又值战时,奔赴中国抗日战场是一件非常复杂且牵涉到国际关系、签证、物资、技术、人员、资金、组织等多方面关卡的系列问题。陶行知显然不可能协助白求恩安排这些事项。
▲英国友人捐赠给“保盟”的救护车,宋庆龄委托外国友人护送至延安,此为行前留影。
白求恩其时是一位关心国际大事的名医,他非常注重世界新闻并迅疾反应;他志愿奔赴西班牙战场就是明证。我查找年美国和加拿大报纸,当年白求恩爱读的美加左翼报刊几乎每天都有中国抗日战场报道,白求恩奔赴中国战场显然不是听某人介绍一下即可一蹴而就的。
研读白求恩传记和新披露史料发现,从抗战爆发到白求恩赴华几个月期间他一直跟美—加共产*纽约援华总部联系并获得具体指导和支持,其间他还去纽约接洽,最后方能成功赴华。同年十月十日,加共主席蒂姆·巴克和美共总书记厄尔·白劳德决定两*联合派遣医疗队援华,白求恩对此事自始就是参与其中的。
那么,在纽约的组织又是如何了解当年战时中国以及怎样帮助白求恩奔赴中国晋察冀战场的呢?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历史线索和中枢性人物,她在介绍白求恩赴华、白求恩抵达香港后中间的衔接、白求恩到汉口出现波折后的折冲樽俎及至确保白求恩到延安过程里,都起到了直接和关键作用,这个引路人就是宋庆龄。
80余年过去了,当年很多文件和史实已经解密。从这些遍布蛛丝马迹的文献中搜求,现在基本上可以将当年的史实线索拼接完整:当年派遣白求恩赴华的是美—加共产*纽约援华总部,而直接派出单位是国际援华委员会。其时,这个委员会刚刚成立,它隶属于“美国和平民主联盟”;而这个联盟也刚成立不久,其前身是年美国共产*组织的“美国反战和反法西斯主义联盟”。前面说过,白求恩赴华主要组织者是美共总书记白劳德。细查一下,白劳德其实跟中共早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于年至年间曾经来华,参与过中国的*治。在上海他结识了宋庆龄,并跟周恩来、朱德有交往。现在根据新发现的白求恩史料,宋庆龄跟美国和平民主同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些线索终于在此聚合,其后宋庆龄领导组织的工合国际、保卫中国同盟和国际援华总会在这儿也有了交汇点。直到白求恩抵达晋察冀以后,毛泽东、周恩来从延安写信通报白求恩情况时寄信地址仍然是纽约“援华委员会暨和平民主联盟”,可见当年这两个组织机构实际上挂的是一块牌子。
至此,问题答案十分清晰了。白求恩其后直接由这个机构派出,而这机构关于中国的信息得自中国的国际组织内线。新发现的大量书信实物证明,这个组织乃宋庆龄跟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和当时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等建立的工合国际组织,纽约国际援华总部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白求恩寻找赴华介绍人时及时地联系上了它。
抗战爆发,宋庆龄迅速建立“工合国际”后又设立了“保卫中国同盟”,并将自己的老友——美国友人蒲爱德派遣到纽约做工合和保盟的总干事兼管国际援华委员会工作。这些组织在美国极为活跃,并募捐了大量支持中国抗战的资金和物资,宋庆龄将其中绝大部分都调动支援了延安和晋察冀抗日*民。
▲当年香港报纸报道宋庆龄为抗日前线募捐财物和药品支援前线
如何证实宋庆龄是介绍白求恩赴华的直接推手呢?我们可以用第一手资料暨白求恩自己的话来佐证。其直接证据是白求恩在乘船奔赴中国当天写给友人的告别信:“亲爱的基恩和希尔基,我要去中国了。附上的信会告诉你我为何要去那里。读一下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艾格尼斯·史沫特莱的《红*在前进》,你们就会理解我了……”白求恩是如何读到斯诺、史沫特莱的书的呢?这二人都是宋庆龄的朋友,而且当年斯诺去延安采访和写这本书恰是宋庆龄介绍的。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至年1月白求恩离开美洲后才在美国兰登书屋出版,白求恩读到的这些书应是他在纽约总部得到的。事实到此就看得清晰了:新发现的这些史料终于补足了历史疑案的这些断链和缺环,使人欣慰。
▲白求恩登船赴华前致友人信
那么,白求恩到底跟宋庆龄见没见过面?历史上关于此事的说法不一。有研究者说他们没见过面。也有记述说白求恩刚抵达香港时,宋庆龄就经中共联络员李云介绍,在其下榻饭店跟他见过面并宴请了他,而且直接联络安排了白求恩一行去武汉并参加八路*事宜。另一说法是宋庆龄安排廖承志接洽白求恩并把他交接给武汉的周恩来。其后,宋庆龄和香港总部多次帮助白求恩转寄写往纽约的信件和材料。
宋庆龄跟白求恩的关联并没有因为他抵达延安和晋察冀而结束。她对白求恩一直关心、支持,并且为其做了坚强的后盾。抵达晋察冀后,白求恩不仅治病救人,看到前线*民缺医少药特别是极其缺乏医疗人员的情景,白求恩尽一切努力为八路*建立了“医院”,培养大量的医护人员。
我查阅了白求恩在医院建成开幕式上发言原稿,打字稿上它本来的名称叫“孙中山医院”,后来是手写改成“国际和平”医院,这大约是宋庆龄的谦虚和坚持所致。史料记载,宋庆医院的创建,而且是她医院院长的。同时,此期史料也记载,在年5月到10月仅五个月间,宋庆龄就将保卫中国同盟收到捐助的四批医药和医疗器材,以及在香港购买的元的医疗物资都输送到晋察冀的白求恩团队。
▲年宋庆龄(左一)在香港码头视察支援抗战物资装运情况。
虽然寄去了这么多的医药和物资,但当时八路*前线医药依然奇缺,有时连起码的酒精和肥皂、食盐都没有。众所周知白求恩后来的死因是抢救伤患时手指感染得败血症所致,而得败血症的原因恰是因为八路*缺乏最起码的抗菌素。白求恩患病后坚持将珍贵的抗菌素留给重伤员而拒绝自己使用,结果使病情恶化最终不治——如果白求恩的感染得到及时治疗,他是不会牺牲的。晋察冀为什么会如此缺医少药?当然,一是因为日本人封锁,其二则是蒋*府指令的封锁和截留。
▲毛泽东、李富春写给纽约援华委员会的信,讨论医药外援问题
如前所述,宋庆龄团队对白求恩和八路*的医药供给是有专项支持的,但是它们大多没能到达晋察冀。白求恩非常着急甚至要化装去北平冒险购药。他动员了一个本地新西兰籍修女护士凯瑟琳·霍尔跟他同去,但此行太危险,被聂荣臻拦下。后来,霍尔看到白求恩所处情形实在太困难,就历尽艰难奔赴香港向宋庆龄报告了此事。
宋庆龄获悉后,专门安排霍尔护送一批医药器材转道越南海防及滇缅公路运去晋察冀。可惜这批药品刚到贵阳,霍尔就听到了白求恩的死讯。宋庆龄为此悲伤不已。她悲愤地写出了回忆白求恩的文章,并揭露日寇和蒋介石封锁的罪行。这篇文章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是将白求恩的革命英雄主义业绩跟此前西方传教士医生和到世界贫穷落后地区做慈善的圣徒做了区分,盛赞了白求恩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后来,加拿大作家泰德·阿兰等出版白求恩传记《柳叶刀和剑》一书用此文作了序言。
知心密友马海德
说起白求恩的中国岁月,就必然会提到马海德。白求恩到延安第一天就见到了马海德。是他首先接待白求恩、陪同白求恩见毛泽东,也是他伴随白求恩参观延安、了解抗大及前线八路*医疗状况;而且,马海德也陪同白求恩在延安作讲演,帮助他尽快进入晋察冀战时状态并走向前线。其后,白求恩战斗在晋察冀火线,但马海德始终跟白求恩保持着最密切的联系。
▲周恩来和马海德在延安机场。
查询此期白求恩手稿,笔者发现了很多提及马海德的原始材料和给马海德写的亲笔信。白求恩请马海德给他寄送前线急需的医药器材、替他转信给毛泽东和中央;白求恩请马海德替他转发给美—加共产*纽约援华总部电文及材料、替他寄照相胶卷去美国冲洗,并转寄文章给美国和加拿大报刊发表;白求恩请马海德替他向美国和加拿大呼吁捐助钱款支援并购买记录晋察冀战况的摄影器材,并请他寄英汉字典和西文报刊,并告诉他近来的国际新闻——所有外部世界的消息,白求恩都需要马海德的连接。此时马海德简直成了白求恩的秘书、联络员、耳朵;也成了支持白求恩工作背后一只无形的援手。
那么马海德又是怎样去延安、又为什么承担着这么重要的一个角色的呢?
▲马海德
这里也要说到马海德与宋庆龄的关系。马海德原是位美国医生,年来华行医,结识宋庆龄。他关心中国劳苦大众的苦况并同情中国革命。年,经由宋庆龄介绍,跟美国记者斯诺一道前往陕甘宁采访延安并留在那里参加革命。马海德被聘为陕甘宁卫生部顾问。其后,中国爆发全面抗战,马海德和中国人民一起经历了浴血奋战。在此期间,除了身体力行参与救死扶伤,他所承担的就是延安对外联络和协调海外援华医疗队奔赴晋察冀战场的后援工作。这些都注定了他跟白求恩的交谊,并能看出他在白求恩援华工作中所起到的枢纽和协调角色。
白求恩抵达延安后,中央原拟将他留在后方,但白求恩态度坚决要奔赴火线救助战士,这样,留在延安的马海德自然就成了白求恩的后盾。除了帮助白求恩从事前面提及的事无巨细的工作,他也是白求恩在最困难孤独时刻倾听其心灵诉说的密友。相似的出身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让他们一见如故并成为知己。在异国,他们互相以自己的意志和信仰砥砺斗志,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是因为这些,马海德能够真挚地理解白求恩的情怀和他的追求;所以,在得知白求恩牺牲噩耗以后,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在第一时间向晋察冀、向中国百姓、并向全世界介绍他的战友及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在当年战火纷纷及信息交流极不发达的境况下,马海德于白求恩去世仅仅两三天时间内,就挥泪写下了第一篇悼念白求恩的文章。这篇文章除了为之后纪念白求恩主旨定调以外,还成了他人介绍白求恩业绩的重要参考。那时信息传通不畅且战时流动性强,即使接待过白求恩甚或跟他工作过的人也不够了解白求恩的过往和他来华后的经历,马海德的悼文及时地向世人展示了全方位、立体的白求恩。这篇悼文不仅在延安及时被广泛宣传,而且不久就发表在了宋庆龄主持的英文版《保卫中国同盟通讯》上,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海德医院。在年至年间,他救助了四万名伤病员。
由于深深地了解这个人,马海德的这篇文章虽然写得快,却不是“急就章”。材料充分、内容翔实,总结也比较全面。首先,文中马海德最早指出白求恩是为自己的信仰而献身的。他所介绍的白求恩参加救死扶伤的业绩,有着大量事实和数据支撑:“他时常不知疲倦地每天做十到十五个手术,有时这样的情形会持续几个星期。他每个月的平均手术量是位伤病员以上;在去年,他给超过一千多名伤病员开过刀。比如,以他年3月到7月工作的典型记录为例,这四个月间,他主刀进行了例手术,跋涉了华里,创设了十三处不同形式的包扎救护所、组织成立了两个战地移动手术站,而且给医生和护士们进行了两次全面的‘补习性’课程”“在这里,他做的大部分手术都是肠穿孔,有些是脑受伤病人。白求恩坚持贴近火线,使伤员在受伤三四个小时内就得以救助,因此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有一次,他的手术室就在炮火攻击下,炮弹片就落在他们临时搭建的手术台旁边。有无数次,他一直持续做手术超过48小时得不到休息,特别是在那些游击队活动密集的情形下。有一次,他在69个小时里手术就救治了个伤病员,这还没算他施行包扎和照料的伤员们……在八路*中,白求恩成了个传奇的形象。前线的战士们对他的医疗有着极大的信心,他们在上战场的时候高喊:‘冲啊!白求恩同志就在这儿,如果我们受了伤有他!’”
马海德此文还专门提及白求恩发明的战地输血技术,他亲自献血并鼓舞*民献血的事迹救活了无数伤病员。他还强调了白求恩在极度缺少医疗人员的晋察冀创办医疗学校和护士学校对八路*医疗系统的贡献。文章的结尾,马海德更是深情地写道:“全体八路*、中国人民,以及那些被他拯救的成千上万的伤员们、无数的白求恩的同事和学生们都在沉痛哀悼这样一位英雄般的同志。他的榜样将为那些为坚信人类尊严而战的所有的医务工作者树立一个不朽的传统。白求恩会活在所有热爱自由的人们心中。在八路*的前线和后方,人们组织了无以数计的追悼会,他的牺牲让所有人都感到了深深的悲痛。这些都更好地证明了他的未竟事业不会徒劳,人们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将那直接导致白求恩牺牲的日本侵略者全部赶出去!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我们巨大的损失。”(责编:孙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