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活动的转播有多难?曾经,完成一场转播,需要庞大的现场团队、复杂的线路布置、昂贵的转播车配置。而现在,只需几个不到2斤重的5G云转播背包、几台轻便摄像机、几位摄像师,以及一台能够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即可……
1月21日,由北京市科委组织举办的“科技冬奥企业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首钢园区,对中国联通牵头组建的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探访,具体了解云转播“黑科技”:
“一人就是一支队伍”
云转播技术可以非常好地服务于转播应用,它不再经过转播车制作分发,而是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高速传输技术,实现了转播设备云端化和人员服务远程化,信号采集和制作的部署更为敏捷。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向记者介绍,传统转播技术有重资产、高门槛的特点,需要庞大的导播团队,价格不菲的转播车,投入成本很高,是电视台等专业团队的专属。但云转播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相当于把转播车、导播台等设备般到了“云上”。
张鹏洲介绍INFOAV系统“我们基于自研视频底层能力为冬奥组委定制开发INFOAV系统,将为包括主媒体中心在内的12个竞赛场馆、3个冬奥村、MMC、张家口新闻中心、TOC、云转播公司云上制作中心提供服务,为北京冬奥会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提供奥运会新闻发布会的视频直播、点播、下载等服务。1月23日,我们的运维和制作团队人员将全部到位。”张鹏洲介绍到。
“转播台背进背包里”
对于云转播,尤其是要呈现4K超高清的赛事转播,只有云端的技术架构是远远不够的,高速率的视频传输同样是保障视频体验的关键。自主研发的“5G云转播背包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据了解,云转播5G背包可以非常方便地放在双肩背包里,可以跟随摄像记者的脚步在现场采集画面,实时回传。一台克重的5G云转播背包的大小相当于一本字典,却可以提供长达4个小时的使用时间。值得一提的是,5G背包还可以配置石墨烯自发热保温套,可以将背包工作环境温度提高20度,更好适应冬奥会赛场环境。
工作人员为记者现场展示5G云转播背包实际上,5G云转播背包体积小,功能强,可实现视频信号采集、编码、视频实时回传,对输入音视频信号进行高效编码生成IP流,并通过多链路(5G/4G)进行聚合传输;满足广电客户媒体融合场景互动直播的业务需求。背包基于场馆5G信号和云转播5G背包传输能力,现场机位信号全部采用5G背包编码传输视频信号,真正实现云转播轻量化采集,部署摄像机更加灵活,全面体现5G云网优势。
据介绍,这项技术已于年4月、10月和12月在五棵松体育中心等“相约北京”测试赛竞赛场馆上使用,场馆的视频信号经过背包编码后推送到云转播平台,分发到冬奥组委主运行中心(MOC)、技术运行中心及附属通信枢纽(TOC)和场馆,广受好评。
“远程无人混合采访”
5G+云转播技术不仅丰富了场外观众的观赛体验,还可通过“远程无人混采系统”让记者和运动员即便不在同一空间,也能最大程度体验“面对面”对话采访。前不久的“相约北京”测试赛期间,在“冰丝带”落地的这项高科技吸引了众人目光。在赛后采访环节,记者和运动员分处不同的楼层和区域,他们各自面对一块电视屏幕,利用屏幕和5G网络,记者即可完成对运动员的采访,采访合成的高质量视频可直接用于电视节目制作。这样的“远程采访”让记者和运动员避免了近距离接触,对疫情防控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
记者现场体验远程无人混合采访系统张鹏洲介绍,这项技术主要利用5G网络的高速率、低时延等特点,通过摄像机和显示屏等视频采集设备和展示屏幕,保证运动员和记者之间,能在同一视频纬度当中进行对话,即实现了实时传输,保证了采访质量,又满足了防疫要求,保障赛事安全进行。
“独一无二VIP观众席”
信号走上云端,还能最大限度保留拍摄素材。本次冬奥会,中国联通还将通过云转播技术,在“云顶滑雪公园”U型池实现度自由视角观赛。
据张鹏洲介绍,传统直播中,观众只能看到经过导播编辑的节目,而5G云转播技术能同时提供各机位信号,观众可以选择任意视角,不同的导播团队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后续创作。“比如多位演员同台演出,观众可按需点播各机位的镜头,实现‘千人千面’。”
中国联通通过架设多台摄像机,辅以智能校准、AI算法、防抖算法等技术,实现“自由视角”观看体验。在滑雪运动员冲坡腾空的瞬间,观众滑动手机屏幕,画面中的场景也就跟随指尖“转”起来,可以度“无死角”欣赏运动员的精彩动作。
49场测试赛、分钟比赛时间、26场无人混合采访、7场远程新闻发布会、5路视频供大屏调度、1套12路云导播系统、小时云端收录视频……北京年冬奥会开幕在即,我们准备好了!作为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官方通信服务合作伙伴,中国联通将以智慧的应用、丰富的产品,为媒体、观众、运动员、赛事组织者、场馆业主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