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一对中国老夫妻相互搀扶走进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门。见到校方负责人后,老人缓缓地表明来意:“我这次前来,是想要在我百年后,把上亿元遗产全部捐给贵校。”
校方负责人听后颇为震惊,虽提前就知道这位老人要将自己的遗产捐给学校,但没想到遗产价值竟如此巨大,连忙询问道:“请问先生对遗产的保管有什么要求吗?”
老人说道:“因为遗产中不只包括钱款,还有很多珍藏古籍、重要文件及文史资料,所以我希望校方能够设立专门的档案馆来保管,并对此事保守秘密,直到我去世次年才能对外公布。”
校方答应了老人的要求,并表示会尽快为老人办理遗产捐赠的相关手续,老人和妻子便起身离开。
从学校出来后,妻子握住了老人的手,深情地看着老人,老人点点头,神情充满遗憾和无奈,但又有种如释重负的释然。
年10月14日,这位老人与世长辞,享年岁。他死后,他的全部遗产如其所愿,悉数捐献给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这个中国的老人为何要将巨额遗产捐赠给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一个老人又怎么会拥有如此巨额的遗产呢?
其实,这位中国老人来头可不小,他就是曾经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而陪伴在他身旁的,正是他的妻子赵一荻,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赵四小姐。
1、被囚半生难自由,巨额财产从何来
张学良作为东北军少帅,他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大元帅张作霖。张作霖作为北洋军阀中最强的奉系军阀老大,那可是坐拥巨额财富的。
张作霖名下钱银、汽车、房产、企业工厂不计其数,府邸就在奉天皇城旁,也就是如今的沈阳故宫旁,楼阁林立,庭院相连,气势恢宏。
据说逢年过节,为了招待前来的客人,张大帅府包饺子都是用房子装的,可见当年的张大帅是多么的位高权重。
虽然,张作霖已经是家缠万贯,对待客人也是非常慷慨,但是对待家人却十分严苛,他要求家人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平时吃饭必须吃完,菜色也大都是多素少肉的。
正是因为张作霖有钱还节俭,才为后代积累下了很多财富,在他被日本人无情杀害后,才能给张学良留下足够的财产和底气。据说张作霖留下的遗产价值足足有2.5亿元,这在当时的年代可谓是天文数字了。
张学良本人特别喜欢收藏,喜欢收集一些古董字画、文玩古籍,所以积累了价值不菲的收藏品。张学良离开东北的时候,房产、企业和地皮无法带走,就把这些珍稀古玩带走了。
张学良不仅有一个富豪的父亲,还有一个会赚钱的妻子,她就是张学良的第一任妻子于凤至。于凤至是张作霖为张学良精心挑选的妻子,可张学良却不够珍惜。而于凤至对张作霖可谓是忠贞不渝、死心塌地,甚至为了能够留在张学良身边,承认和接受了赵一荻的存在,并同意三人和平共处。
在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于凤至对张学良也是不离不弃,好不容易在宋美龄的帮助下得以守候在张学良身边,却不幸查出罹患乳腺癌,不得不去美国治病。
到美国治病的于凤至仍不忘替张学良奔走,用她自己的经济头脑和经商智慧,在美国华尔街挣得盆满钵满,积累了大量财富。
于凤至苦苦支撑,只为终有一日能够再见张学良。终于,年,张学良重获自由,于凤至等来了张学良90岁大寿的请柬,以为可以和张学良重聚,却没有等来和张学良见面的那一天。于凤至带着遗憾死去,将自己的所有遗产都留给了张学良,这些遗产也价值上亿。
就这样,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软禁了54年,仍拥有巨额财富。
此外,遗产中除了这些有价值的财富外,还有很多无价之宝,就是张学良保存的很多当年国民党的重要军事资料,他与当时很多名人的书信来往,还有很多同时期的文史资料、手稿等,更有张学良所著的《张学良口述历史》一系列书籍,这些资料是当年史实的真实展现,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可见,张学良的这笔遗产可谓价值连城、珍贵无比,而他为什么没留给自己的子女,为什么没给台湾,而是捐给了美国呢?
2、巨额遗产意义大,子女不解难留存
说到张学良为什么不把遗产留给子女,就要从张学良的子女情况说起。
张学良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其中于凤至育有三子一女,赵一荻育有一子。
长女张闾瑛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自小聪明伶俐,很早就被张学良和于凤至送至欧洲留学,与张学良分开时仅有19岁,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精通多国语言,一直在美国生活。
张学良被软禁后,她一直没能见父亲一面,直到年张学良重获自由,她才能与张学良再见面,此时她已经是75岁高龄的老妇人了。
可她仍然健在,已经岁了。
长子张闾珣,自小聪颖过人,是张作霖最疼爱的孙子。16岁时随张学良到英国考察,正值二战爆发,在德国的一次空袭中头部中弹,从此变得精神失常,37岁时死于败血症。
次子张闾玗,特别擅长运动,颇有张学良的风范,但却英年早逝,不满40岁就在美国死于车祸。三子张闾琪,自幼天资过人,不满10岁就可以熟读唐诗宋词、四书五经,是张学良最爱的儿子,也倾注了更多心血,令人惋惜的是,张闾琪12岁时死于肺结核。
四子张闾琳,是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孩子,张学良被软禁时,张闾琳只有7岁,赵一荻因为要陪着张学良所以不能照顾张闾琳,于是,赵一荻将张闾琳送到了美国旧金山的朋友家。
因为朋友夫妇都是美国人,虽然让张闾琳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却不能教他汉语,长大后张闾琳成为了美国的著名航天专家,进入美国太空署工作,但他不会说中国话,与张学良和赵一荻也是比较陌生。
如今,张闾琳已经91岁,仍健在。
从张学良的子女情况来看,张学良三个儿子相继去世,他决定将遗产捐出去的时候只有长女张闾瑛和四子张闾琳尚在人世,而这两个子女均在美国生活多年,成年后基本没在中国生活过,张闾琳更是从小生活在美国,被美国夫妇抚养,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几乎不了解。
张学良曾在《张学良口述历史》一书中提到过为什么没将遗产留给子女,其一是子女没征求他的同意就将他在台湾的住所出售了,他很不满意,其二是因为他的遗产中涉及到很多当年的史实资料、重要军事文件等,怕留给子女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笔者认为应该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张学良的遗产中除了钱款和重要文史资料外,还有很多中国的古董、文玩、字画,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和传承,而他的子女在美国生活多年,可能无法认识到这些瑰宝的价值和意义,张学良担心他们不能妥善保管这些文物。
除此之外,张学良的子女在美国生活都比较幸福美满,也有各自的成就,加之美国教育也不注重财富的继承,这些也应该是张学良没有将遗产留给子女的原因。
3、囚禁半生之地,不可能再有瓜葛
台湾方面在当年也是觊觎过张学良的遗产的,曾多次找到张学良表示愿意好好保管他的遗产,但张学良都没有表示过同意。
张学良在日本入侵东北时错判形势,实行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对祖国人民愧疚万分。张学良是爱国的,只是用错了方式,九一八事变后他竭力寻求将功赎罪的机会,与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就是因为西安事变,张学良被蒋介石父子囚禁了,年10月被转移到台湾开始软禁。
虽然在台湾张学良并没有被关进监牢,但失去自由的痛楚仍令他不堪回首,这份苦他为了民族大义吃下了,但不意味着他会原谅蒋介石和蒋正国,他也不会热爱台湾这个地方,所以,他不会把遗产留给台湾方面。
4、遥看祖国空叹息,唯把遗产留美国
如果说张学良把遗产留给子女不放心,留给台湾又不甘心,他是可以选择把遗产捐给祖国大陆的。其实,张学良也有想过,可以说他的第一选择就是想捐给祖国大陆,捐给东北,支援自己家乡的建设,也可以弥补他当年对家乡父老的亏欠。
但当他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赵一荻的话提醒了他。赵一荻说张学良已经离开了四十多年了,并不清楚祖国大陆的形势,另外,台湾和大陆形势不甚明朗,张学良身份比较敏感,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给祖国大陆惹麻烦。
张学良听了赵一荻的话后便打消了将遗产捐给祖国大陆的想法,也唯有日日默默注视着祖国的方向无奈地叹息。对于这笔遗产应该捐给谁更合适张学良也思考了良久,张学良最终选择了将他的全部遗产捐给哥伦比亚大学。
大家普遍认为张学良这么做有两个原因:第一,在张学良之前,就有李宗仁、顾维钧、胡适等人对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过捐赠,张学良是效仿前任的做法;第二,哥伦比亚大学拥有比较完善的文物典藏的保管体系,能够将这些古董、字画、文史资料、重要军事文件等专门设库进行保存,并进行妥善的保管。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第三个原因,就是张学良和他的家人多少都跟哥伦比亚大学有一些渊源。张学良与于凤至的女儿张闾瑛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张学良还为赵一荻在哥伦比亚大学举办过画展,这些也许都促使张学良最终选择了哥伦比亚大学。
通过张学良的一生,我们明白,功是功,过是过,根本没有什么功过相抵。在民族大义面前,我们不能轻易犯错,因为有些错根本不可以犯。如果张学良当年没有犯过那次错误,或许他的人生会有所改变。
过错不会被抹去,功绩也不会被忘记。无论张学良的遗产捐到了哪里,他都是爱国的,他用自己半生的自由换来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祖国和人民都不会忘记他。张学良依然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
如果再给张学良一次选择的机会,相信他一定不会再选择实行不抵抗政策,而依然会选择发动西安事变。
——End——
作者:镜雯
编辑:雅喻
排版:沐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