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湿、脐疮均是由于婴儿出生后,断脐结扎处理不善,护理不当,为不洁之物所污染而发生的脐部疾患,其中脐部为水湿所侵,脐中湿润不干者,称为脐湿,脐部为邪*感染,红肿热痛或脓水溢出者,称为脐疮。
西医学称脐湿、脐疮为新生儿脐炎,主要是出生后,断脐残端受到感染而引起的炎症改变。
本病虽然是脐部局部病变,但处置不当可酿成大病如败血症等。建国后由于普遍推行新法接生,初生儿脐部疾患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我国很早已有关于脐湿、脐疮病的记载,《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脐疮候》中已提出脐疮的证候,并指出:“脐疮不瘥,风气入伤经脉,则变为痫也。”认识到脐疮重证,可致惊痫、抽搐。《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活幼心书》等古籍,均对脐湿、脐疮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现代对脐湿、脐疮的研究,除了临床治疗方法外,还充实了预防脐湿、脐疮的内容。
一、病因
产生脐湿、脐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感受外邪所致。
脐湿由于断脐后护理不当所引起,如新生儿洗浴不慎,被水湿所侵,或为尿液浸渍脐部,或因脐带过早脱落水湿久留所致。
脐疮是由脐湿经日不愈,或脐带脱落过早,摩擦损伤,感染邪*,壅于脐周所致。
二、病理
初生婴儿形体娇嫩,脐带未固,脏气未充,对外邪的抵御力薄弱。断脐后感受水湿污秽,湿邪渍肌浸肤则形成脐湿;若湿郁化热,或污秽化*则湿热之邪蕴郁,致营卫失和,气滞血瘀而致脐部红、肿、热、痛,进而湿热酿*化火,则*聚成疮,致脐部溃烂化腐。若邪热伤经损络,可引起血液外溢。当正气不足时,邪*内逼脏腑,则并发其它变证,犯心则惊惕、啼叫不安;犯肝可引动肝风而发生抽搐;犯脾则运化失调,造成泄泻、腹胀。脐湿、脐疮的病变虽限于脐之局部,但脐部内系脏腑,调治失宜则邪*内侵、疮*走*可引起全身性病变。
一、诊断要点
1.有脐带处理不洁,尿液及水湿浸渍脐部,或脐带根痂撕伤等病史。
2.脐带根部或脱落后的根部见发红、肿胀、渗液为脐湿;在此基础上有脓性分泌物。气臭秽,苌则渗出脓液为脐疮。重时伴全身症状,如发热、烦躁等。
3.脐部分泌物涂片和培养可见致病菌,血培养阳性。
二、鉴别诊断
1.脐肠瘘(卵*管瘘)系卵*管未闭合。瘘管连接于回肠与脐孔之间,脐部间歇排出气体或粪水。经瘘口碘液造影,摄腹部正侧位片,可见造影剂进入小肠.
2.脐尿管瘘系脐尿管未闭合,从脐部间歇性排出尿液。可作瘘管造影,注入造影剂后作X线检查,可见其进入膀胱。也可静脉注入美蓝,见蓝色尿液从脐部排出。
3.脐窦系卵*管在脐部残留的一段较短的未闭管道。局部可见窦口,用探针可探得窦道。注入造影剂后作X线检查,可见其盲端。’
一、证候辨别
1.辨常证与变证脐湿、脐疮的常证有湿秽渍脐、*热内侵。辨证可从脐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两方面着手。湿秽渍脐仅见脐部发红、创面肿胀,有湿性渗出,一般情况尚好;*热内侵则见脐部红肿,有脓性或血性渗出,伴神烦不宁,啼哭叫闹。若脐部色紫而溃,伴昏迷、抽痉则属变证。
2.辨轻重脐部色红不肿,无全身症状,多属邪浅轻证;脐部色暗红伴肿胀,并见脓液或血外溢、发热、哭闹不安者多属重证。
二、治疗原则、
治疗脐湿、脐疮以祛湿生肌、清热解*为总原则。热*炽盛,邪陷心肝者则应凉血清营,熄风镇惊;气血亏虚而邪*留连则应益气养血、清除余邪。配合外治疗法可增强疗效.
三、分证论治
使用方法:先对症选用药方,并按提示辩证加减,然后进入方剂数据库查阅其药理、煎法、服法等;再进入中药数据库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体质对所选的药方进行加减,才得到有效的药方,还要查阅三反九畏;服药后还要根据“疗效评定”判断所用的药方的疗效。
[湿秽渍脐]脐带脱落后,脐窝仍湿润浸渍不干,创面微红、肿胀,全身状况良好。为脐湿症状,脐部微红、肿胀,湿润浸渍为湿秽感染,属轻证。
[治法]清热祛湿 收敛固涩
[方药]渗脐散干撒脐部 组成:煅龙骨、麝香共研粉,撤脐部。脐部红肿明显加服*柏、赤芍药煎液。
[*热内侵]脐部红肿热痛,甚则糜烂,脓水流溢,恶寒壮热,啼哭烦躁,口干欲饮,唇红舌燥。舌质红,苔*腻,指纹紫。此为脐疮重症,除见脐部红肿热痛外,伴有全身热*症状。
[治法]清热解* 疏风散邪
[方药]五味消*饮加减 组成::银花、野菊花、天葵子、蒲公英、紫花地丁、*连、*芩、山栀。肿甚加防风、蝉蜕,便秘加生大*、玄明粉,脐部渗出混有血液加紫草,另用景天三七研末口服。
[邪伤气血]脐部溃烂,色暗红、甚则色紫,脓血流出,久不收口。低热汗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不欲吮乳,腹部胀满,夜卧不安,大便干结,舌质淡,苔厚白,指纹紫。此证病程迁延,全身状况差,为气血两亏之象,故疮面久久不能愈合。
[治法]益气养血 解*生肌
[方药]解*内托汤 组成:*芪、当归、赤芍、银花等.低热加青蒿、胡*连;多汗加太子参、白芍;腹胀加枳壳、佛手。、
[邪陷厥阴]脐部红肿破溃,流溢脓血,波及脐周,不乳,嗜睡或昏迷,抽搐。本证系邪*炽盛,内陷心肝之变证.热蒙心包,神明失主故嗜睡或昏迷,引动肝风故抽搐。
[治法]清热开窍 熄风镇惊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 组成:羚羊角粉(另服)、钩藤、菊花、银花、*连、白僵蚕.神昏加服安宫牛*丸;皮肤瘀点加赤芍、丹皮、玄参、生地。
一、中药成药
小儿化*散用于脐疮。
二、单方验方
1。马齿苋每日5g,水煎,分次口服。用于脐疮。
二.2.鱼腥草、野菊花各5g,水煎,工EI3次分服。用于脐部红肿.。
三、药物外治
1.冰硼散冰片1.5g,朱砂1.8g,玄明粉、珊砂各15g,共研细末。吹、搽脐部,1日2-3次,重者1日5—6次。用于脐湿、脐疮。
2。小儿脐炎方五倍子50g,生龙骨25g,冰片0.2g.共研细末。取适量以陈醋调成膏状,敷贴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用于脐疮*热内侵证。
3。如意金*散天花粉g,*柏、大*、姜*、白芷各g,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lg。晒干磨极细.外用适量调敷脐部,l日1—3次:用于脐湿、脐疮。
4.马齿苋曝干为末,敷脐,1日2次。用于脐疮。
5.渗脐散枯矾、煅龙骨各6g,麝香少许。研细末,干撒脐中,1日1一2次。用于脐湿。
6。云南白药适量涂于脐部,用于脐疮渗出物为血性者。.
四、西医疗法
1.局部治疗用雷佛奴尔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及75%酒精清洗,再涂1%一2%龙胆紫,或用碘酒、酒精烧灼。
2.全身治疗严重或有全身感染中*症状时,选用抗生素.
3.对局部脓肿应切开引流。
4.支持疗法对有脓*血症、腹膜炎者,给予静脉补液、输血或输血浆。
一、预防
1.新生儿断脐后,应注意脐部残渣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等湿渍,保持清洁干燥。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
2.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二、护理
1.换药时要注意局部的消*,若有干痂形成,切不可强剥,以免发生出血和伤及肉芽。
2.防止脐疮脓液外溢污染健康皮肤,造成其它感染.
《太平圣惠方?八十二卷?治小儿脐湿诸方》:“夫小儿脐湿者,亦由断脐后,洗浴伤于湿气,水入脐口,致令肿湿,经久不干也。凡断脐后,便久著热艾厚裹,不得令儿尿湿著脐,切须慎之。”
《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脐疮候》:“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也。脐疮不瘥,风气入,伤经脉,则变为痫也。”
《万氏家藏育婴秘诀?脐风证治》:“脐疮者,脐带因有所犯而落。故根未敛,溃肿而成疮也.宜白龙骨、枯白矾、*柏三味为末敷之,甚妙。要宜常看,勿使抱裙之内有尿湿也。”
临床研究脐湿、脐疮的现代临床研究主要有预防及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探讨简便易行的方药,取得显著疗效。
1.预防王宪庆以淋浴法清洗新生儿,将新生儿置于浴架上,直接用热水冲洗,洗后以75%酒精棉签擦拭脐部及周围皮肤,结果护理洗浴4名新生儿无l例脐部感染,与名传统分段洗浴、擦浴新生儿的方法对照,细菌培养分别为46%、70%,具显著差异。梁英华报道,新生儿断脐后外敷脐带粉(枯矾、地榆、卷柏),可缩短脐带脱落时间,且无渗出、感染不良反应。
2.发病情况梁越戚分析了5工例新生儿脐炎临床资料,指出本病以早产儿、低体重儿、男婴发病多见,冬夏季易发病,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皮肤感染、口腔炎为常见并发症。“,王力克亦指出本病以夏冬季节发病率高,脐炎易合并败血症及高胆红素血症。
3.治疗李健民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新生儿脐炎,.其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王雷等报道用氦氖激光治疗新生儿脐炎,与对照组酒精擦拭比较,疗效显著,治愈时间短,有显著差异。据探讨,氦氖激光治疗具有抗炎和促进上皮生长和血管再生作用,使白细胞吞噬功能增加,免疫球蛋白增加,有利于炎症消散。
国文报道在脐部撒上云南白药1g治疗新生儿脐炎,一般2次即痊愈。秦亮报道以煅白矾3g,煅龙骨lg,研成细末,加入麝香少许,放入脐中,纱布裹,避风,每日1换,治疗脐湿1]例,疗效良好。曾冲自制脐带粉治疗脐炎,用后2—3天即可显效,药用*连20g,枯矾30g,朱砂lOg,冰片2g,研极细,加入氧化锌、炉甘石粉各lOg,局部以过氧化氢液洗,以2%甲紫溶液适量调脐带粉少许,每曰2—3次。共治12例,有效率达83.3%。
姚大鹏,一九六零年生,号诗坛一怪,四川大学成人教肓中医专业毕业,现高级中医师,高级针灸师,中诗论坛新诗研究版编辑,中国流派网诗歌论坛原创版编辑,全球生态诗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