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疗法
概念:冷、热疗法(coldandheattherapy)是利用低于或高于人体温度的物质作用于人体表面,通过神经传导引起皮肤和内脏器官的收缩和舒张,改变机体各系统体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皮肤的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位于真皮上层,比较集中于躯干上部和四肢,数量较温觉感受器多4~10倍。
温觉感受器:位于真皮下层
疼痛感受器。
冷、热疗法效应?生理效应-效应相对
?继发效应:用冷或用热超过一定时间,产生与生理反应相反的作用,这种现象称为继发效应。
作用:防御反应
适宜时间:20~30min。
冷、热疗法的生理效应
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方式:冷、热应用方式不同效果也不同
?面积:冷、热疗法的效果与面积大小有关
?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冷、热效应是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如时间过长,则会产生继发效应抵消治疗效应,甚至还可引起不良反应
?温度:冷、热疗法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差越大,机体反应越强,环境温度影响冷、热效应。
?部位:不同厚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不同深度的皮肤对冷热反应不同,血液循环影响冷热疗法的效果。
?个体差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居住习惯-肤色。
//冷疗法?目的
1.减轻局部充血或出血
机制:冷疗使局部血管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减轻局部充血;冷疗使血流减慢,血液的粘稠度增加,有利于血液凝固而控制出血,用于局部软组织损伤的初期、扁桃体摘除术后、鼻出血等
2.减轻疼痛
机制:冷疗可抑制细胞的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未梢的敏感性而减轻疼痛;冷疗使血管收缩,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渗出减少,减轻由于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用于急性损伤初期、牙痛、烫伤。
3.控制炎症扩散
机制:冷疗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的新陈代谢和细菌的活力降低,限制炎症的扩散,用于炎症早期
降低体温(降温)
机制:冷直接与皮肤接触,通过传导与蒸发的物理作用,使体温降低,用于:高热、中暑
?禁忌
血液循环障碍
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
组织损伤、破裂
对冷过敏
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慎用
?冷疗的禁忌部位
枕后、耳廓、阴囊处:以防冻伤
心前区:以防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心房或心室纤颤、房室传导阻滞
腹部:以防腹泻
足底:以防反射性末梢血管收缩影响散热或引起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
?冷疗的常用设备及方法
冰袋的使用(theuseoficebags)
冰帽的使用(theuseoficecaps)
冷湿敷(coldmo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