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也是一种资讯-----
鱼病能不能被治愈一直是业界争论的话题。对于终端养殖户及一线病害防控人员来讲,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通常是5-10天),池塘中死鱼的数量逐渐降低至可控或可以承受的范围,那么鱼病治疗的目的就达到了。鱼类发病以后,如何进行诊疗,其逻辑可分为4个部分(专题),分别是:准确诊断(病原的分类)——开具处方——选择合适的药物——药物的科学使用。今天,我们将推出本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鱼病治疗逻辑专题④——药物的科学使用前三篇回顾第一篇:准确诊断(病原的分类)第二篇:开具处方第三篇:选择合适的药物文/图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袁圣、河海大学赵哲郝凯、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京综合试验站薛晖赵彦华、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陈辉方苹
第四部分——药物的科学使用
杀虫剂的选择要跟寄生虫的种类及寄生部位、摄食状况、水质状况、发病情况等结合起来。主要原则是:①不要对鱼的摄食造成影响(敌百虫等泼洒后会导致鱼类拒食);②不要诱使其他疾病的发生(使用治疗锚头蚤的专用药物后,极可能诱发大红鳃病的发生);③不要对体质造成影响(敌百虫等会影响脂肪代谢,导致脂肪浸润);④不要对水质造成大的破坏,导致溶氧下降;⑤不要加剧已经发生的疾病(外用杀虫剂会导致初期阶段的病*性疾病快速暴发);⑥不要超量使用,避免造成中*(杀虫剂应在投饵后半个小时泼洒为好,泼洒前应打开增氧机,促进药物溶散,乳油剂类杀虫剂池塘下风少用或不用;内服药物应精确计算剂量,充分溶解,过滤后均匀拌饵,阴干半小时后再投喂)。
(一)杀虫剂的常见使用方法
①全池泼洒(适用于大部分寄生虫的处理);②沿池边喷洒(主要用于杀灭过多的浮游动物-清晨沿池塘四周在离岸一米处用敌百虫溶液喷洒,鱼怪幼虫也可通过此方法处理);③投饵台挂袋(主要用于寄生虫的预防及少量寄生时的治疗,投饵前10分钟每个投饵台挂3个药袋,将投饵区包围其中,每天一次,连挂3天);④内服。
(二)消*剂的选择和使用的相关点
1.鱼体生病后的病症主要在
①鳃部(烂鳃病)-使用碘制剂,其他如氯制剂、表面活性剂、醛类慎用。
②体表-都可选择。
③鳍条-都可选择。
2.鱼体的体质状况
①体质好—摄食正常、肝胰脏状态正常-都可选择。
②体质差—长期未摄食、肝胰脏病变(碘制剂)。
3.水质相关
①溶解氧-溶氧不足时,表面活性剂、醛类慎用。
②有机质含量-需加大使用量。
③藻类状况-藻类较少,水质清瘦时,表面活性剂、强氯精等慎用。
④温度-温度越高,使用量越大。
4.消*剂使用的误区
①对于消*剂*性没有清晰认识:
鱼池发病后,为了控制疾病,快速降低死亡量,养殖户一般会选择药性比较猛的药物,比如细菌性败血症发生后,一般会选择苯扎溴铵或者戊二醛甚至是合剂一起泼洒,而苯扎溴铵对于水质的影响较大,在水质不好的池塘使用可能导致藻类死亡,引起更大规模疾病的暴发。碘制剂作为温和的消*剂被大量使用在各种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上,养殖户认为其药性温和,泼洒时可能不太均匀,导致局部浓度过高,引起鱼类的死亡。
②价格对于药品的选择影响很大:
同样的碘制剂,标注的含量从2%-99%不等,一斤包装的价格从10元到80元不等。大部分时候,养殖户会选择价格便宜的药物,明知某品牌的某种消*剂含量低,但是认为只要使用下去,多少会有效果。不少小型渔药加工企业完美的利用了养殖户贪便宜的心态,生产、销售红火。而养殖户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对这些药物的效果进行考证,因而给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药品甚至是假药生产商的生存留下了空间,极大影响了疾病的防治的效果。
③消*剂的副作用没有被明确:
不少有剧*甚至对环境影响很大的药物仍被使用于养殖中,如甲醛被认为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在家装中作为重点指标被严密监测,但是在水产养殖中,仍出现整瓶、整箱的甲醛被使用到苗种或者成鱼的养殖中,养殖废水被随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戊二醛残留较久,在养殖前期大量使用后会导致肥水困难。
消*剂的选择是一件科学且严谨的事情,选择合适的药物,选择正规企业的药物,选择合适的剂量,都是治愈疾病的保证。
(三)抗生素的选择
1.抗生素的作用方式及其他的一些概念
①局部作用:药物在吸收入血液以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如庆大霉素不能在肠道被吸收,只能对肠道产生作用。
②全身作用:药物经吸收进入全身循环后分布到作用部位产生的作用,恩诺沙星在肠道可很好的被吸收,经血液循环到达病灶部位,治愈疾病。
③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是可预见的,但很难避免。泼洒敌百虫后导致鱼类拒食,即是敌百虫使用的副作用。
④*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抗生素导致肝胰脏变*。
⑤继发性反应: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的现象。
2.投喂剂量相关的几个概念
①无效量:药物剂量过小,不产生任何效应(低剂量投喂抗生素预防细菌性疾病就属于此)。
②最小有效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药物剂量(根据鱼体体重计算药量更加科学)。
③最小中*剂量:使生物机体出现中*的最低剂量(抗生素使用过量也会导致中*甚至死亡,需根据说明书进行添加,勿盲目加量)。
④致死量:使生物出现死亡的最低剂量。
⑤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或难易受药物理化性质、浓度、给药方式等因素影响(盐酸恩诺沙星跟乳酸恩诺沙星的区别)。
⑥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脏,长期投喂抗生素的鱼的肝胰脏压力较大。
3.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①药物方面的因素:
a.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如:氯霉素与氟苯尼考。
b.药物的剂量:指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主要跟药物在肠道的吸收效率有关。
c.药物的剂型: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主要生物转化器官为肝胰脏
d.药物的储藏与保管:如漂白粉接触二氧化碳、光、热易失效。
e.药物的相互作用:如协同(辅药)和拮抗,氟苯尼考跟VC一起拌服会产生拮抗作用,降低氟苯尼考的药效。
②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a.给药途径:口服、注射、浸泡,等。
b.给药时间:给药的目的应该让尽量多的鱼摄入到药饵,应在摄食最好时给药。
c.用药次数与反复用药:主要跟有效血药浓度持续的时间有关,如恩诺沙星每天需投喂2次,氟苯尼考每天需投喂1次。
③动物方面的因素:
a.种属差异:如:淡水白鲳、鳜鱼和虾对敌百虫敏感。
b.生理差异:不同年龄、性别的动物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幼鱼剂量减半)。
c.个体差异: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对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主要是体质的差异导致对药物的耐受力的差异。
d.机体的机能和病理状况:如肝功能障碍等。
④环境方面的因素:
a.水温和湿度:药效一般与温度呈正相关,温度升高10度,药效提高1倍。(也有例外)
b.有机物:水体中有机物会影响药效,一般有机物含量高时需加大药物剂量。
c.酸碱度:酸性药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四环素等在碱性水体中作用弱;碱性药物、磺胺类药物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随PH升高药效增强。
d.其他:如溶解氧、光照等,维生素类拌好后需及时投喂,勿在阳光下暴晒。
4.抗菌药使用中需重点